今年以來,貴州省畢節市聚焦“畢節新光·新心向黨”品牌,系統構建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有效提升了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友好理念更加具體
強化聯系服務。市委高度重視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市委分管領導多次深入新就業群體調研,建立健全市縣“兩新”工委委員聯系服務企業機制,市、縣“兩新”工委班子成員深入新興領域組織、新就業群體開展服務,使暖“新”服務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強化組織引領。深入推進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工作,建立“兩訪雙找三會商”摸排工作機制,深入排查新就業群體黨員,推動建立“紅色黔線”“暖蜂畢行”等流動黨員黨支部、平臺企業黨組織,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向黨組織積極靠攏。
強化宣傳教育。采取“省級示范講領學、市級重點講促學、縣級普遍講深學、支部常態講常學”的“四講四學”機制,組織3.2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深入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貴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讓黨的聲音成為凝聚共識的“主旋律”。
友好服務更加有力
“友好驛站”廣覆蓋。制定暖“新”十條措施,爭取財政資金,打造暖“新”驛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飯涼來加熱、渴了來喝水、沒電來充電、累了來歇腳”等暖心服務,成為他們工作中的“能量補給站”。
“友好小區”破難題。充分發揮“紅色物業”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友好小區”110個,通過繪制暖“新”導航圖、劃定“騎手專屬停車位”、設置“暖心存放處”等舉措,有效破解進門難、找路難問題,打通騎手配送“最后一米”堵點。
“友好單位”提品質。深入開展“新”連“新”行動,精心命名涵蓋醫院、駕校、律所等在內的90戶“友好單位”,不斷拓展暖“新”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友好商家”優體驗。積極打造新就業群體“15分鐘服務圈”友好街區,聯動街區內愛心商家,掛牌100戶“友好商家”,騎手亮明身份即可在超市、書店、餐飲店等享受購物、用餐等消費折扣,讓服務可感可及、可觸可達。
友好舉措更加暖心
注重訴求解決辦理。建立“接訴即辦、辦就辦好”工作機制,以“群體點單、組織接單、行業辦單、工委統單”的“四單模式”,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做到反映訴求有人跟蹤、有人辦理。
加大關心關愛力度。緊抓春節、五一、暑期等時節,協調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和工會等群團組織開展送溫暖、送清涼等關愛活動,在暖“新”驛站設置“微心愿”收集公示牌,方便新就業群體反映訴求。此外,結合實際定期開展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座談會,協助解決暑期子女看護、就業咨詢等問題,切實將服務做到他們心坎里。
強化正向激勵引導。加大新就業群體優秀代表的選樹培育力度,推薦平臺企業畢節運營中心黨支部書記熊星擔任市政協委員,快遞員趙松、貨車司機劉成光等獲得全省勞動模范榮譽,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友好作用更加彰顯
融入社區共建。深化黨組織聯建,推動12個新就業群體黨支部與8個社區結對,積極參與走訪慰問困難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為民服務。
參與基層共治。創新推廣隨手拍、隨時報、隨口宣、隨手幫、隨手除的“五隨”工作法,探索建立新就業群體“觀察員”制度,制定印發《畢節市社會工作領域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工作方案》,引導全市900余名“畢小哥”化身“食品安全監督員”“出行服務先鋒隊”,成為基層治理的“移動探頭”。
融合發展共享。9家行業黨委和30家“兩新”工委成員單位發揮自身優勢,聚焦新就業群體職業發展支持、家庭福利延伸、學習成長機會、社會價值認同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搭建多方參與平臺,讓新就業群體共享社會發展紅利。
(貴州省畢節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