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安徽省淮南市委社會工作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著力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化督導指導,有效解決訴求問題。集中力量解決群眾高頻訴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成立由市委分管負責同志任總召集人,相關群眾訴求高頻事項分管市領導任副召集人,市委社會工作部具體牽頭,市政府辦、市委督查考核辦、市信訪局及相關高頻事項牽頭單位為成員的工作專班。梳理匯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來信來訪等各渠道群眾反映的訴求,首批確定“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理慢”“農村飲水水質差”等10個重點問題,采取現場督導、專題會商、月度盤點、掛牌督辦、回訪群眾等方式開展攻堅治理。截至目前,交辦群眾投訴件2.5萬余件,辦結率達93.6%,月平均投訴量下降37.5%,群眾滿意率達96.9%。大力支持市信訪局開展工作。在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下,市委社會工作部與市委政法委、市信訪局建立“3+N”會商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合力化解信訪問題。創新開展“睦鄰一家親”行動,堅持黨建引領,以鄰里互助為關鍵、志愿者前端化解為重點,將矛盾風險化解在萌芽階段。今年以來,排查各類矛盾糾紛5000余件,提前介入化解潛在風險3000余起。
強化統籌發力,關愛新興領域群體。建立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市委分管負責同志任總召集人,包括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等29個部門,加強對全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研究、安排和協調。組織成員單位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與非公有制企業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企業職工等面對面交流,收集企業在生產經營、黨建工作、職工福利等方面的訴求500余個。全面摸排新興領域各類群體訴求。結合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工作,以縣、區為單位,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園區黨建工作力量和867名黨建工作指導員,逐一摸排全市6600余個非公有制企業關愛凝聚職工等情況,收集訴求和意見2000余條。選聘50名優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擔任“社會工作觀察員”,開展進社區網格、察隱患、看治理,進服務陣地、察設施、看反響,進平臺站點、察權益、看需求,進企業園區、察困難、看落實,進線上社群、察動態、看導向等“五進、五察、五看”活動。今年以來,累計報送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體檢休假、繳納社保等意見建議103條。統籌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針對收集到的3000余個問題,分級建立訴求問題臺賬,明確責任單位和辦理時間,組織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合力解決。目前,已解決新業態從業人員訴求問題2000余個。如,針對企業職工普遍反映夏季高溫作業中暑風險大的問題,協調市總工會發布防暑降溫提示函,要求各企業嚴格執行高溫作業相關規定、按時足額發放高溫津貼等,切實保障職工權益;針對新就業群體反映較為強烈的社保繳納問題,統籌市人社局、市郵政管理局大力推動全市快遞企業和基層快遞網點參加工傷保險,快遞行業工傷參保人數達到2044人,覆蓋率達90%。
深化凝聚服務,竭力辦好為民實事。書記領辦落實民生實事。開展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市委主要負責同志領辦“實施‘強基賦能’行動 鍛造過硬社區工作者隊伍”項目,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領辦1225個基層治理項目,其中解決老舊小區改造、增設停車位、化解物業糾紛等民生實事222項、升級為民服務722項,持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綜合治理農村高額彩禮。推行黨員干部婚喪嫁娶事前報備方案、報備禮金“雙報備”制度,建立“眾智匯”黨群議事協商機制,將低(零)彩禮、簡辦婚宴等納入積分制管理,通過“紅白理事會”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樹立婚俗新風,讓彩禮回歸“禮”的本質。征集建議傾聽群眾心聲。開通人民建議征集線上平臺,建立人民建議市級直報點20個,選聘市級特邀建議人29人,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征集意見建議2000余條,轉辦100余條。志愿服務關愛“一老一小”。依托淮南市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聯合會,開展“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工作,打造“守護星星的孩子”“幸福敲門”等20多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針對獨居、高齡老人居家安全問題,在全市100個村(社區)試點推行“‘步’約而同”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通過監測老人微信運動步數,為全市1.3萬名老年人開展健康守護、送藥送餐、理發義診等服務4萬余次,受到群眾歡迎。
(作者系中共淮南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