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種蘋果樹都是憑經驗,產量不太穩定。農業技術師志愿者來了之后,現場給我們分析土壤情況,指導科學施肥,還舉辦蘋果種植技術培訓班,讓我學會了科學種植方法,現在蘋果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了。”看著滿園蘋果,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城川鎮吳廟村果農吳進軍眉眼中滿是笑意。
不久前,針對果農果園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吳廟村果農向縣農業農村部門“點單”提出訴求,部門“接單”后組織農業技術師志愿者下沉果園一線,手把手解疑釋惑,讓像吳進軍這樣的果農嘗到了科學種果的甜頭。
“群眾點單、部門派單、志愿者接單”,這是平涼市創新提出的“六師助農”志愿服務下沉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平涼市將志愿服務與國家戰略、工作大局相結合,整合農業技術師、會計師、醫師、教師、社會工作師、律師“六師”專業人才資源,按照“專業對口、自愿參與、動態管理”原則,通過單位推薦與社會招募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六師”志愿服務隊伍,聚焦“三農”工作的難點堵點問題,引導廣大志愿者深入鄉村,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精準開展志愿服務。
自今年3月部署實施以來,各行各業愛心人士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已組建47支涵蓋農業技術、財務管理、醫療健康、教育教學、法律維權等多個領域的志愿服務隊,招募志愿者3000多名,構建起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服務網絡。
孫四林今年74歲,是靈臺縣中臺鎮楊村村的村民,子女常年在外務工。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靈臺縣的志愿者經常到老人家中幫忙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采購物資,陪老人聊天。
“志愿者經常來看我,了解生活需求,還給我送來了生活用品。上次生病,也多虧了他們幫忙聯系醫生,讓我得到了及時治療,真的特別感謝他們。”老人感慨道。
據了解,平涼市各縣(市、區)、市直各牽頭部門針對“三農”需求,按“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類別分類,形成靶向清單,結合季度梳理、常態收集等方式,實施清單動態更新,確保志愿服務精準響應,構建起“需求—資源—服務”精準對接機制,真正做到了“群眾點單、志愿者接單”。
“依托鄉鎮黨校和農民田間學校,我在農業技術培訓班上給群眾分享先進的種植、養殖等技術知識,到田間地頭給農戶進行現場示范,解決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的農業技術問題。”農業技術師志愿者陳鵬說。
農業技術師志愿者深入田間指導、醫師志愿者攜帶設備上門服務、教師志愿者線上線下互補送教、律師“一村一居”駐點普法、會計師與農業部門聯合解讀惠農政策、社會工作師與教師協同關愛留守兒童……各志愿服務隊立足專業優勢,通過跨領域聯動增強服務合力,圍繞鄉村振興重點任務,靶向施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魏靜、魏晨姐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成績雙雙提升,讓奶奶鄧建琴甚是欣慰,這得益于靈臺縣東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郭小艷開展的服務。老人感激地說:“我文化水平不高,想輔導也力不從心。志愿者不僅給孩子輔導作業,還帶他們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現在孩子成績提高了,越來越愛學習了。”
“我比較關注農村小學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缺乏學業輔導的學生,經常會和教師志愿者一起提供一對一的幫助。”郭小艷坦言,加入“六師助農”志愿服務隊以后,“同行者”更多了,資源和力量更強了,群眾得到的幫助越來越精準和專業。
“各縣(市、區)‘六師助農’志愿服務隊先后深入鄉村開展產業發展指導、集體‘三資’管理、醫療健康服務、優質教育幫扶、法律維權保障等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群眾5萬多人次。”平涼市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程順順表示,“六師助農”志愿服務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讓農民切實感受到了志愿服務帶來的實惠。
(本報通訊員 李芳芳)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