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技能到子女照護,從便捷辦事到暖心休憩,這里的服務覆蓋了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城市的‘邊緣人’,現在感覺自己是這座城市的主人。”在重慶市江北區,網約配送員小李的一番話,道出了許多新就業群體的共同感受。
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是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卻也曾面臨休息難、吃飯難、喝水難等問題,在社會保障、職業發展、社會融入等方面存在諸多急難愁盼。如何將黨的關懷和城市溫度有效傳遞給他們?怎樣把散落在路上的“奔跑者”凝聚起來、服務到位?
各地堅持“新就業群體在哪里、服務就覆蓋到哪里”,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的新路徑,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作為關鍵抓手,在商圈樓宇、交通樞紐、社區街角等區域,科學布局、精心打造了一批接地氣、聚人氣的服務陣地。
走進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空間劃分出16個功能區域,提供“醫食駐行業教保調”八大類一站式、全周期服務。中心自今年5月投入使用以來,通過創新“黨建引領、共建賦能、社會化運營”模式,已協調處理各類事件十余起,不僅在服務上精準對接需求,更有效激發了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西陵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現有新就業群體近2.8萬人。今年初,通過問卷調研和座談,他們了解到食堂就餐、車輛充電與維修、糾紛調處、職業技能培訓等是新就業群體最迫切的需求。基于此,西陵區跳出原有“紅領驛站”僅能提供手機充電、臨時休憩的基礎服務框架,秉持“把服務做進去、把作用帶出來”的理念,全力打造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愛上西陵”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目前,這里可現場辦理45項服務事項,并提供網約車營運許可證、駕駛員資格證、騎手健康證等10余項代辦服務。”西陵區新就業群體聯合黨委書記洪宇航說。
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休息站”,更是思想引領、凝聚服務的重要平臺。黑龍江省雞西市以4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為樞紐,通過張貼《致流動黨員一封信》、設立黨員咨詢服務熱線、實施“新蜂”“新嫂”“新星”學院提供培訓優惠等方式,深入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的“雙找”活動,已摸排并聯系流動黨員25名。
雞西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宋振江表示,依托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了“積分賦能+雙向激勵”機制,鼓勵新就業群體中的黨員注冊成為志愿者并向社區報到,參與基層治理。對在本地居住超過6個月的黨員,及時協助其將黨組織關系調轉至新業態企業、區域網點站點、屬地社區黨組織,確保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
在享受服務的同時,新就業群體也在積極回饋社會。山東省鄒城市通過深化新興領域黨建“雙融雙創”行動,創新實施“聚新同創”工程,出臺“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構建起“市委‘兩新’工委—行業黨委—街道社區”黨建工作運行機制,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
鄒城市推行社區工作者與新就業群體“1+N”結對互聯,目前,已選聘112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擔任城市治理觀察員。他們通過“隨手拍”小程序,共發現解決安全隱患問題9800余件,切實發揮了“移動探頭”和“治理前哨”作用。此外,按照行業類別和區域分布,組建鄒魯“騎先鋒”“車先鋒”志愿服務隊,主動參與公益服務、文明創建等活動,累計開展環境整治、愛心送考等志愿服務360余次,真正實現了服務與治理雙向促進、良性循環。
隨著服務的持續深化和陣地的不斷拓展,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不僅顯著提升了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和獲得感,更有效延伸了組織體系、激活了治理末梢,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注入了新活力。
(本報記者 范曉翌)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