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無論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還是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都決定了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基層,必須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勤下基層,密切聯系基層群眾,確保基層政權堅如磐石、基層社會安定有序。把“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和制度運用好,真正使“四下基層”成為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習慣與方式,深刻把握“四下基層”的時代意蘊。
鞏固黨長期執政的基層基礎的內在必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身為執政黨,一刻也不能忽視基層社會治理,必須把基層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回望歷史,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重要法寶之一,正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初心使命,不斷鞏固基層基礎,使革命、建設、改革始終有堅定的民心支持、強大的民意支撐。黨的初心使命,即為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黨員干部自覺踐行“四下基層”,本質上是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生動體現,有利于任何時候都讓黨始終成為億萬人民的主心骨,推動億萬人民聽黨話、跟黨走,在黨的領導下匯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新時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題中之義。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也是根本工作路線。“四下基層”正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到底,永葆黨與群眾血肉聯系的題中之義。例如,堅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目的在于讓基層群眾深感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堅持調查研究下基層,目的在于更加精準、精確把握基層群眾的心聲、心思、心愿;堅持信訪接待下基層,目的在于就地、就近、及時化解相關矛盾、沖突和糾紛;堅持現場辦公下基層,目的在于使基層群眾的正當合法利益訴求第一時間得到實現與滿足。由此,黨員干部自覺踐行“四下基層”,就能讓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得到傳承與弘揚,使群眾路線始終成為黨做好群眾工作的生命線與珍貴“傳家寶”。
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時代呼喚。“四下基層”是工作方法,從黨的建設角度而言,也未嘗不是傳承、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推動廣大黨員干部不忘本來,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務實之舉、有效之策。作風建設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從彼時“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深入廣袤城鄉大地……正是因為我們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永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才能推動億萬群眾愿意與黨一起過、一塊干、一道拼,讓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新時代我們黨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其中之一,就是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黨員干部自覺踐行“四下基層”,勇于在基層摔打、磨煉,甘于同基層群眾同甘共苦,方能讓群眾深感黨員干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始終是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
獲取推進高質量發展真知灼見的必由之路。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唯有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才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奠定堅實物質技術基礎。由此,“四下基層”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以“四下基層”為平臺與載體,不斷從基層的火熱實踐中獲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方法、經驗與智慧。例如,堅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的過程中,也能觀察到基層群眾的反映與理解、接受程度,進而創造性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堅持調查研究下基層,找良方,把基層群眾的創造與發明提煉、總結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與做法;堅持信訪接待下基層,能在全面把握基層群眾反映的問題的基礎上,堅持問題思維、問題導向,實現改革由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堅持現場辦公下基層,能在與群眾面對面、手拉手過程中,集思廣益,更加推動相關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等。
“四下基層”表面看來只是做工作的基本方法,實則蘊含深刻時代意蘊,具有強烈現實意義與深遠歷史意義。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四下基層”的時代意蘊,以飽滿熱情自覺踐行“四下基層”,既于“四下基層”中錘煉黨性、改進作風、提高能力,又努力造福基層群眾,使之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湖北省荊門市委黨校教授)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