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拓寬基層各類組織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江蘇省南通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滿足基層需要和群眾期盼,通過載體聯建、要素整合、資源鏈接,從“圍著看”到“一起干”,實現資源力量下沉融合和服務效能全面提升。
載體聯建,建立上下貫通的運轉體系
南通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構建嚴密的組織體系,有效構建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基層善治新格局,推動基層治理體系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
組織聯結“一貫到底”。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形成步調一致、協同共治的工作格局。完善“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全面推行“把支部建進小區”,推動實現黨的組織覆蓋“縱貫到邊”,加強“一小區一支部一陣地”建設,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機制,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目前,全市居民小區黨組織覆蓋率達95.2%。
機制聯同“一體推進”。健全完善定期聯商、活動聯辦、黨群聯動、治理聯抓、成效聯評的“五聯”工作法,統籌確定街道、社區兼職委員696名(其中從共建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中選聘469名),助推實現共駐共建、互聯互動。引導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加入區域治理聯席會議,推動涉及多層級多領域多主體的復雜事項會商解決。
平臺聯動“一鍵辦結”。建立市、縣、鎮三級聯動指揮體系,形成縱向聯通、橫向聯動的高效協同機制,全市域事件實現一門受理、一體派單、聯合處置、實時追溯和閉環問效,確保事件快速響應和有效處理。推行“接訴即辦、未訴先辦”服務模式,依托“民生服務直通車”“民情二維碼”等渠道,實現社情民意全渠道、全方位、全時段響應,有效化解物業糾紛、鄰里矛盾等4700余起。
要素整合,建立人人參與的工作機制
南通市持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整合專業力量、自治力量、社會力量,著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專業拉動提治理質效。建立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三級培訓體系,舉辦“全科社工”職業能力競賽,推動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全覆蓋。依托“三官一律”下基層、法學會服務站點“雙進”工程,為村(社區)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和服務。建立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社會組織服務網絡,制定社會組織參與村(社區)基層治理“白名單”。海門區60家“白名單”成員每年至少立項推進治理微項目720個。
自治驅動聚鄰里合力。深入推行社區“微自治”實踐,搭建“一中心一室——N亭(宅)”議事協商平臺,推廣“庭院協商”“樓道協商”“板凳協商”等協商機制,打造南通“好通議事”協商品牌,增強社區治理黏性。截至目前,全市搭建民主協商平臺2044個,2024年累計開展議事協商5000余次,落實建議1.1萬余條,有效解決老舊小區改造、垃圾亭建設等一批民生問題。“一社一策”培育“小巷回音壁”“商戶聯盟”等個性化微治理機制,創新“積分激勵”“夸夸墻”等柔性治理手段,實現從政府主導到黨建引領多方共治。
多方聯動擴社會力量。統籌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商企能人、黨員骨干、志愿力量等8類資源進社區,打造“社聯東洲”“六力共治”“你好,鄰居”等特色聯動品牌。崇川區實施社區能人“星火計劃”,鏈接多方資源指導社區能人參與社區治理微項目。充分發揮“莫文隋”典型效應,推行“道德銀行”“志愿禮遇”等激勵制度,6385個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江海志愿服務。引導新就業群體擔任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的兼職網格員,成立120支志愿服務隊伍,培育社會治理的前哨力量。
資源鏈接,打造利民惠民的服務體系
南通市打通服務鏈條,同時匯聚各類資源,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將治理成效釋放在生活細微處、群眾心坎上。
鏈接職能資源應民需。整合機關部門單位、鎮街兩級服務資源,建立“群眾點單、五社接單”機制,定期梳理需求、資源、服務“三張清單”,設立4612個“鄰里服務處”,聯合開展公益集市、健康問診等活動,持續釋放“1+1>2”聯動效能。編制“全科社工”服務規范,梳理醫保查詢、社保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為群眾提供預約服務、代理服務、上門服務等6項社區便民服務。海安市整合公安、城管、信訪、應急等資源下沉到小區,合力化解充電難、停車難、亂堆放等“老大難”問題362件,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投訴率同比下降明顯。
鏈接市場資源惠民生。聚焦居民急難愁盼事項,通過社區黨組織統籌帶動市場等多方資源,推動開展“公益+微利”服務項目,推出兒童托班、潮汐停車場、“濠管家”等暖心民生項目,暢通造血內循環。海門區創新“市場+低償+公益”模式,引導142家愛心商企、11家社會組織進駐社區閑置空間,打造共建項目173個,引導區屬國企上線“愛幫忙”平臺,讓利為群眾提供7大類89項便捷服務。
鏈接公益資源暖民心。深度整合社會公益資源,籌措社區治理資金,2024年累計支出超6982萬元。支持公益創投基金支持開展鄰里活動,點亮群眾“微心愿”。鏈接殘聯、義工聯、老年公寓、社會服務機構等多方資源為特殊人群提供支持,形成“黃手環”認知癥幫扶計劃、“星星點燈”等公益項目。全市累計培育“幸福食堂”等項目1398個,投入2551萬元,開展活動近2萬場,受益人群超195萬。
(江蘇省南通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