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密云區遭遇持續強降雨,馮家峪鎮、石城鎮、太師屯鎮、北莊鎮等多地發生山洪、塌方險情,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危急時刻,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密云區委社會工作部積極落實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整合力量、主動作為,動員多方社會力量,凝聚起防汛救災、災后重建強大合力,在風雨中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黨員干部織密救災“防護網”
面對嚴峻汛情,密云區鼓樓街道亞瀾灣社區黨總支將防汛救災作為檢驗組織力、戰斗力的“主戰場”。7月29日晚,社區黨員干部連夜冒雨行動,組織力量對社區所有一層住戶開展“敲門行動”,逐戶示警、動員轉移,連夜轉移轄區居民136人,動員自行轉移266人。針對未開門住戶,建立未響應住戶追蹤臺賬,逐一電話核實,確保預警無死角、轉移無遺漏。社區黨總支書記趙麗和社區居委會主任辛莉莉堅持駐守險情最重的恒大上河院,連續多日奮戰在積水巡查、居民安撫、資源協調前沿。社區工作者冒雨驅車將獨居老人安全轉移至子女家中,用“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守護生命防線。
密云區700余名社區工作者全員投入防汛救災及泄流期間安全保障工作。所有社區同步發力,聚焦人員轉移、防汛檢查、困難群體走訪等關鍵環節,守好轄區防汛“責任田”,織密救災“防護網”,累計轉移低洼地區險戶244人,全方位守護居民安全。在潮河、白河段水位告急之際,沿線的18個社區加大河道巡查頻次,對重點堤岸實施24小時不間斷值守,時刻緊盯排洪安全,勸阻群眾遠離河道,嚴防次生災害。
以退役軍人社工為主力組建街道民兵救援隊,分別趕往受災村莊進行馳援和災后清淤,彰顯新時代民兵“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過硬作風。
救災一線的“三新”身影
面對突發災情,市、區各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第一時間馳援災區捐款捐物。在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協調下,北京益動燕趙社會組織建設發展中心等社會組織馳援密云價值100余萬元救災物資,發放電子關愛券70萬元,金誠信礦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向密云區捐款100萬元,美團公司黨委向馮家峪鎮、大城子鎮捐贈自熱食品13000份,北京東方神韻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20名民兵穿過洪水沖毀危險路段運送物資。
新就業群體“逆行”而上,防汛一線顯擔當。7月31日,密云區太師屯鎮因連日大雨交通中斷,順豐密云片區太師屯網點的電話驟然響起,“我家八十多歲的老人有心臟病,救命藥就快吃完了,今天請務必送到啊!”得知這一消息,黨員快遞員崔玉龍、退役軍人李軍和員工郭靖超主動請纓配送快遞,三人互相攙扶徒步踏上送藥路程。越往山里走,路況越復雜,當渾身是泥的三人出現在老人家門口時,等候多時的村民眼眶瞬間紅了,再三表示感謝,快遞員們婉拒村民的答謝金,只留下一句“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便轉身返程,他們用腳步在暴雨中踩出了一條“生命通道”。
“志愿藍”閃耀防汛一線
災情發生后,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立即響應密云區委社會工作部的求援,統籌協調全市志愿力量向受災嚴重區域進發,先后集結了北京應急救援協會、中華志愿者協會等8支專業救援隊伍、80余名專業救援志愿者,他們攜帶無人機、消殺藥劑等裝備奔赴一線,圍繞巡診、消毒、滅蟲、水樣采集等專業任務展開行動。
密云區各志愿服務隊伍自發加入防汛救災“后勤防線”。為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與救援需求,紅十字志愿服務隊、水庫兒女愛心志愿服務隊、玖愛救助協會等隊伍在捐贈物資的同時協助開展物資轉運和分配任務。在安置點,志愿者們走進宿舍,詢問老人的需要,安撫他們的情緒??紤]到老弱群體較多,志愿者們在衛生間門口鋪上地毯,防止滑倒,還貼心提供理發、帶領安置群眾做健身操、組織播放電影等活動,讓安置點的生活更加舒心。密云區委社會工作部招募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志愿者對受災群眾開展心理疏導,引導受災群眾積極面對災害,重拾生活信心。
密云區不老屯鎮丑山子地區因強降雨影響,部分群眾需要緊急轉移安置。得知這一消息后,首都職工志愿“一呼來”服務隊聞令而動,他們每5人組成一支應急保障小分隊分批次抵達現場,投入餐食保障“戰斗”。從清晨到深夜,他們不僅管供餐,更包后勤——清洗餐具、打掃廚房、整理物資,為救災工作筑牢應急保障“大后方”。短短兩天,累計為83名轉移群眾送上數頓暖心餐食。那抹躍動的“志愿藍”,是安置點最亮眼的風景,更是群眾心中最踏實的依靠。
目前,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仍在繼續,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密云區委社會工作部將加大工作力度,持續對接社會資源與災區群眾需求,進一步凝聚社會力量,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各項工作。
(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區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