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鶴崗市向陽區光明街道以“紅色領航”為舵,以“小巷治理”為帆,以“民生需求”為擎,創新服務群眾工作模式,積極踐行“管好小巷、惠及大家”工作理念,通過記事本書寫民生故事、議事會匯聚群策合力、“勤務員”踐行使命擔當,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托舉起街巷庭院的“大幸福”,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寫好小巷記事本
建強工作閉環,繪就民情數據庫。推行“網格記事本”“隨手拍”“及時回”等工作載體,動態記錄網格內發生的大事小情,構建“發現問題+跟蹤解決+吸收經驗”的全鏈條工作閉環,形成鮮活的“小巷民情數據庫”,現已記錄民事民情百余件,讓字里行間都是百姓冷暖的記事本成為內容翔實、具有參考價值的“民生賬本”。
創新記事形式,勾勒活動紀實圖。靈活運用剪報、圖文、微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記錄網格內的大事小情,發布《光明映巷》系列短視頻20余期,立體呈現民生百態,直觀展現街道在文化宣傳、志愿服務、社區建設等活動中的風采,讓街道日常工作成果可感可觸。
深入走訪調研,丈量治理精準度。組建“小巷調研隊”,實行“一訪關鍵人群、二訪一線哨兵、三訪實地生態”的“三步走訪法”,以腳步丈量民情,精準收集環境、安全等治理痛點200余件,顯著提升基層治理精度,實現民情響應提速,為靶向施策夯實基礎。
開好小巷議事會
鄰里議事破難題,線下協商解民憂。創新開展“樓道議事”“小馬扎議事”等10余場小巷議事會,以“嘮家常”形式直面百姓急難愁盼,現場共商對策、敲定方案,推動居民關切問題高效落地。
云端議事拓渠道,線上聯動暖民心。搭建線上議事廳,社區工作者實時在線答疑、跟蹤反饋,形成了“線上議事+線下解決”的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
法援議事筑屏障,專業調解促和諧。積極引入專業法律工作者,組建“法律明白人”隊伍,提供義務法律咨詢服務,開展網絡安全法、反詐、禁毒等多種類型的普法宣傳活動,成功調節居民矛盾糾紛,推動問題高效化解與平安法治建設深度融合。
當好“小巷勤務員”
紅色領航強服務,黨員志愿暖民心。堅持“黨員干部受教育、居民群眾得實惠”服務理念,引導30余名黨員、志愿者主動認領政策宣傳員、安全監督員、環境守護員等“小巷勤務員”身份,組織開展政策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環境衛生整治等各類民生服務,讓紅色力量扎根基層一線,將溫暖送到居民家門口。
多方聯動聚合力,共駐共建煥新顏。組織清理轄區垃圾、亂堆亂放、小菜園300余處,疏通下水井,修復破損井蓋,安裝路燈,打造森大花園多主題墻體彩繪“打卡地”,以實干實績服務民生、扮靚家園,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切實增強。
“新鋒”融入添動能,共繪治理“同心圓”。開展“走進新就業群體,共繪民情民意地圖”等走訪慰問活動,為轄區美團外賣站點、快遞站點送去紙巾盒、藥品、暖貼等“小巷包裹”30余份;組織轄區快遞員、網約配送員代表召開交流座談會,積極引導他們利用走街串巷的優勢,變身小巷“前哨員”,主動發現、上報問題;聯合轄區新興領域黨組織開展學習培訓、關愛“一老一小”等活動,切實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貢獻“新”力量。
從記事本上的民生印記,到議事會里的共治聲音,再到“勤務員”手中的服務溫度,向陽區光明街道以“紅色領航”定向,以“小巷治理”聚力,始終將民生需求放在心頭、抓在手中。如今,一條條街巷更整潔,一戶戶人家更和睦,一張張笑臉更燦爛,基層治理的“小船”正載著民心所向,在為民服務的航程中破浪前行,讓“管好小巷、惠及大家”的承諾,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圖景,在每一個平凡日子里持續綻放光彩。
(作者系黑龍江省鶴崗市向陽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