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區三星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創新打造“宜章調解工作室”,持續深化集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為一體的基層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建強隊伍
三星鎮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在社區治理中的獨特作用,不斷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讓專業人才“冒出來”。三星鎮在全鎮22個村(社區)挖掘法律人才,鼓勵本土法律人才積極參與平安建設,引導退休干部在基層一線發揮余熱做貢獻、老有所為當先鋒。
讓服務品牌“響起來”。組建以退休法律專業人士為骨干的海棠法律顧問團,創建“宜章調解工作室”,從源頭上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進入訴訟程序之前。
讓骨干隊伍“強起來”。推行“大班制理論教學+導師制專業帶教”育人機制,充分吸納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和戶長等社區治理力量。靈活采取一對一全程帶教、小班制專題法律輔導、個案糾紛研討講解等方式,全面提升實戰能力,成功培育50名既懂法律知識又有糾紛調處能力的“土專家”。
健全機制
三星鎮持續推動力量向基層一線下沉、資源向基層一線集中,積極探索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徑。
完善社區治理脈絡。推進立體服務體系建設,將社區治理平安網格和黨建微網格“兩網合一”,依托原有戶長網格,構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按照地域相近、資源互補的原則,將全鎮22個村(社區)劃分5個片區,海棠法律顧問團5位成員分別駐守五個片區,以分區負責、片區聯動、鎮內一體為原則為群眾提供家門口服務。
強化各方協作參與。組織民警、人民調解員和律師參與調處矛盾糾紛,整合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力量,有效延伸“三所聯動”觸角。發揮“戶組治”黨建品牌效應,推進宜章調解“進鄉村、進網格、進戶組”,形成戶長發現收集問題、“戶長議事會”反饋協商問題、“宜章調解工作室”接單、鎮村協調解決的工作機制,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推出個性服務菜單。三星鎮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與“宜章調解工作室”一體推進并實現村居全覆蓋,定制法律服務菜單,由群眾根據實際需求點單預約。完善每周四鎮、村法律顧問接待、工作日“土專家”值守制度,為群眾提供專業化服務。
做優服務
三星鎮完善“耐心聽取群眾的陳情訴求、用心查清爭議的來龍去脈、恒心化解矛盾糾紛”的“三心”調解工作法,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探索“背包式”調解工作方法。推行“背包式”調解工作方法,發現矛盾糾紛“馬上打包”,事不解決“背包不放”,疑難問題“打包會診”,調處結果“放包見效”,將矛盾糾紛逐“點”擊破。
推進“門診式服務+源頭式化解”工作模式。通過“固定日+工作日”接待值守制度,推動公共法律“門診式”服務,通過整合資源和力量下沉矛盾糾紛現場一線、送調上門等,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上海市崇明區三星鎮黨委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