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區陳家鎮大東灘地區總面積234.76平方公里,既包括陳家鎮行政轄區,也包括東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隸屬本市不同管轄主體的單位。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管理層級復雜、管理責任虛化、管理力量弱化、服務內容空心化,產生了失管漏管現象。為解決這些問題,填補大東灘區域管理服務空白,陳家鎮以“多格合一”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打破行政壁壘、條塊分割的區域一體化基層治理新路徑。
黨建引領,治理資源按需“組合”
織密組織網。優化調整城市運行責任網格,將陳家鎮及東灘區域劃分為東灘、第一、第二3個綜合網格。針對區域內國企、高校、科研機構數量眾多、級別不同、隸屬不同的特點,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有效凝聚各方力量。通過五彩東灘區域化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區域共治共享,推動網格化管理精準化、區域發展一體化。
繪好流程圖。為確保指揮有力、調度及時,提級高配副網格長,整合東灘建設集團等力量,根據不同應用場景調配組合、吹哨報到。針對東灘治理的特殊性,聯合51家單位,打造“五全”運轉機制,破解治理難題。
建好主陣地。根據3個網格的區域特點、治理場景的需求,推進三個主陣地的功能轉型。重點打造了東灘議事廳、網格工作站、“五一工作法”展示區、東灘“驛”家等功能區,推行5類治理功能清單、8項服務清單,形成網格陣地“服務即治理、治理促服務”的良性循環。
分類施策,以“一件事”推動解決“一類事”
聚焦民生事項。作為新開發建設區域,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周邊道路照明建設未同步跟進,帶來安全隱患;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周邊學生亂停車問題嚴重,影響市容環境。第一綜合網格率先打破鎮、司、校壁壘,會同東灘建設集團、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區域交通疏導,動員附近學校老師、家委會志愿者參與秩序維護,有效解決基層治理問題。
強化典型引領。第一綜合網格創新“社群之家”新模式,探索黨建帶團建的實踐路徑。第二綜合網格在裕西村試點建立鄉村振興服務平臺,串聯錦陳路鄉村振興示范帶資源,打造集水產養殖、觀光休閑為一體的鄉村發展共同體。
打造“一格一品”。發揮副網格長崗位優勢,打造“一網格一特色”治理品牌。東灘網格探索“一心兩畫三治”,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同頻共振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模式。
網格聚力,描繪基層治理新藍圖
群眾吹哨,議事協商更加“接地氣”。13個居民區“鄰里匯”宜居議事會圍繞房屋修繕、老人助餐、樓道消防等問題,形成議事清單,收集“金點子”,從“提問題”到“答問題”,讓社區治理更精準高效。
雙向奔赴,多方共治更具“煙火氣”。“新”力量志愿服務隊隊員化身“流動網格員”,成為“移動探頭”,收集問題,助力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東灘小哥”幫獨居老人采購生活用品,配送老年餐,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懷。
破圈共融,街區治理更有“新范式”。南鎮區、北鎮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打造東灘“驛”家,做實做優服務。南鎮區商業街黨支部通過吸納南部28家商戶組建東灘·溫暖家友好商鋪聯盟。北鎮區商業街黨支部圍繞“活力街區”“美麗街區”等主題,向沿街商鋪征集“第二屆美食嘉年華”主題,探索出一條街區黨建與網格化管理融合新路徑。
(上海市崇明區陳家鎮黨委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