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業態的迅猛發展,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大量涌現。近年來,上海市崇明區城橋鎮立足區位與資源優勢,開展“城聚新·橋連心”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行動,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徑。
筑牢紅色堡壘,凝聚治理“新”力量
深入排查摸底。城橋鎮作為崇明區新就業群體的集聚地,約有80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城橋鎮黨群服務中心深入開展排查摸底工作,掌握人員結構、黨員分布等詳細情況。排查過程中,注重收集人員結構信息,關注新就業群體的實際需求和困難。對于排查中發現的黨員,逐一核實其黨員身份信息、組織關系轉接情況,并記錄他們參與志愿服務、社區活動的意愿,為后續開展黨組織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夯實基礎。
創新聯系機制。城橋鎮暢通新就業群體加入黨組織路徑,完善“站點培樹——鎮黨群中心、黨組織聯合考察——黨委審核批準”的工作機制。集聚中央廚房式精品黨課資源,將優質黨課送到黨員身邊。創新設置“我要入黨”聯系卡,吸引新業態從業人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截至目前,已有2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黨、2名成為發展對象、1名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打造紅色堡壘。城橋鎮大力推進新就業群體黨組織的組建工作,成立了新就業群體黨支部,為騎手們打造了專屬的“紅色根據地”。城橋鎮設立黃凱輝“新星”工作室,邀請模范黨員擔任導師,與入黨積極分子結對開展工作,并組織鎮史館參觀、微黨課學習等活動。
厚植服務根基,彰顯群體“心”歸屬
做強“騎手驛站”。結合新就業群體“15分鐘生活圈”建設,精心打造10個騎手驛站,不僅上線“騎手加油站”、設立“小哥信箱”,配備了專用座椅、飲水機、微波爐等設施,還推出升級服務,設置“益騎加油吧”掃碼取物柜。在黨群服務陣地以及外賣騎手集中居住社區,專門設置了騎手專用充電區,探索引入充電柜,切實解決騎手們的充電難題。
開展暖心服務。聯合區域單位,成功孵化12個暖“新”善治公益項目,包括“人民驛”項目、“365”暖心行動、“新二代”關懷行動等。比如,聚焦騎手“醫”“食”方面需求,一方面,聯合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崇明醫院,啟動“城心牽手·醫騎同行”行動,為騎手提供定制化的體檢服務,同時,每周一下午在人民路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免費義診活動,耐心細致解答健康咨詢。另一方面,聯合人民食堂打造“人民驛”服務,不僅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十元定制餐”,還提供免費飲品,有效解決了騎手們休息、喝水、吃飯等難題。
豐富活動內容。城橋鎮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吸納靈活就業群體加入工會,推動新興領域組建婦聯、共青團組織,并協調交警部門與餓了么、美團結對開展交通安全意識教育。舉辦兒童節專場,舉行中秋“暖新會”“騎手王者爭霸賽”等豐富活動,讓新就業群體增強了歸屬感。
激活紅色動能,領航治理“新”征程
完善治理機制。結合新就業群體數量大、流動性強等特點,通過完善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探索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激勵新就業群體主動參與城市治理,組織他們積極參與防詐騙宣傳、環境整治、文明交通勸導等公益活動,將社區治理需求轉化為具體項目。聘用新興領域黨員擔任“移動網格員”,組建“騎士志愿服務隊”,發揮他們工作機動性強的優勢,及時發現并反饋社區問題,持續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形成多方協同的治理格局。目前,已涌現出112位騎手參與社區治理。
強化能力培訓。依托區級新就業群體培訓平臺機會,積極鼓勵新就業群體參與急救員示范培訓班等技能培訓,依托城橋鎮各級黨群陣地資源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消防安全演練、交通知識宣講、就業政策解讀等培訓和講座,幫助新就業群體開闊眼界,提升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素質。比如,針對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群體,邀請交警部門結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解讀交通法規和安全駕駛要點,組織他們參與交通勸導志愿服務,在親身體驗中提升交通安全意識。
推動結對共建。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與城橋鎮各村(社區)結對。崇明餓了么、美團、圓通站點分別與新崇社區、花園弄社區、小港社區一對一結對,例如,美團騎手到花園弄社區參與社區環境治理;餓了么騎手與新崇社區困難老人結對,提供上門送餐送藥服務;圓通站點快遞員到小港社區為居民做社區公益消防宣傳等,推動新就業群體持續參與社區的助老服務、交通宣傳、文明創建等,展現“新”力量。
(上海崇明區城橋鎮黨委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