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的社會群體正在細化分化,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務。”江蘇省徐州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支部建在站點、把資源沉到一線、讓服務暖至心間,把新就業群體凝聚在黨旗下,不斷激發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新動能。
走進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美團新城區站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張貼的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內容,旁邊還有站點黨支部的組織架構圖、徐州市黨建服務聯系表、網上服務矩陣和十分鐘愛心地圖。墻上云龍區委社會工作部、矛盾調處中心、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聯系人和周邊的友好商圈、“彭城驛站”、愛心商家地址等信息一目了然。
這是徐州市推動60多個新就業群體工作站點實現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針對新就業群體黨組織覆蓋薄弱、服務資源分散、權益保障不足等三大難題,徐州市委社會工作部堅持問題導向,以“支部建在站點、資源沉到一線、服務暖至心間”為路徑,打通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最后一公里”。
組織建在站點
推動黨建工作“有形有效”
徐州市針對快遞、網約配送、網約出行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多但黨員少、站點多但較為分散等現實難題,重點圍繞在徐合作企業及工作站點開展新就業群體站點黨建攻堅行動,壓實市場監管、交通運輸、郵政管理、網信等行業管理部門責任,推動黨建工作融入加盟企業及合作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一體抓好黨建工作和企業運營。
同時,組織屬地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到平臺企業及合作企業(網點站點)逐一走訪調研,全面摸清全市新就業群體底數、工作站點底數和黨建工作基本情況;結合黨員管理系統綜合分析,一對一找黨員、做工作、建組織;根據站點黨員人數,靈活采取單建、聯建等方式加強組織覆蓋。在部分企業較為集中、新就業群體人數較多的區域,積極推進黨群服務中心(樞紐型服務站點)建設。對無黨員的工作站點,引導加盟合作企業高管黨員定點聯系,組織所在地黨組織包掛聯系,黨建工作指導員定期走訪交流,將黨的工作嵌入站點日常管理鏈條。
去年以來,徐州市先后選派48名黨建工作指導員協同推進新就業群體站點黨建工作,摸排各站點“隱形黨員”58名,新建黨組織29家,實體型黨組織從14家增至41家,依托園區、企業建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樞紐型服務站點)5個。
“站點成立黨支部后,不僅老騎手的歸屬感更強了,連新騎手的招聘成功率都提高了不少。”外賣平臺合作企業江蘇優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欣欣介紹,在推進各站點組建黨支部的過程中,一些來應聘的新騎手看到站點內的黨組織架構圖,無形中增加了對站點的信任度。
由于新就業群體流動性大、人員分散,長期以來面臨著“源頭發現難”“接續培養難”等現實問題,部分新就業群體骨干雖有較為強烈的入黨意愿,但由于企業黨組織不健全、黨員培養機制不完善,往往面臨企業和屬地“兩不管”的窘境。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徐州市委“兩新”工委第一時間召開市級行業黨委新就業群體黨員發展工作座談會,和快遞、網約配送、交通運輸等行業黨委交流新就業群體黨員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了解掌握一批表現優秀、入黨意愿強烈的新就業群體骨干并積極向屬地推薦,探索入黨積極分子“共同考察、接續培養”模式。今年以來,發展或擬發展新就業群體黨員50余名,通過市級行業黨委儲備新就業群體入黨積極分子或發展對象20余名。
資源沉到一線
推動服務管理“精準直達”
“以后咱們組織生活一塊過,難題一起解。”在徐州市新就業群體關愛行動暨友好場景發布儀式現場,5個社區黨組織和平臺企業工作站點正式結對。
徐州市廣泛開展黨建引領新就業群體站點結對共建,市縣兩級黨委社會工作部門和新就業群體工作站點建立常態聯系,先后組織屬地街道社區黨組織和60余個基層工作站點結對共建。根據工作站點面積、現有設施等實際情況,通過墻上張貼海報等方式全覆蓋推動形成十分鐘暖“新”服務地圖、網上服務矩陣進站點的生動局面,公布社會工作、市場監管、公安、人社聯調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5+N”單位具體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展示子女入學、住房婚育、健康證辦理等高頻便民服務二維碼,實現站點工作人員“一鍵掃碼知政策、一鍵撥號通部門”,及時收集反饋各類問題訴求,有效推動服務資源下沉、風險隱患前置。
各工作站點所在社區還積極幫助站點優化工作環境,打造“小哥休息區”,讓“小哥”工作生活更舒心。市縣兩級黨委社會工作部門及“兩新”工委利用基層工作站點定期開展“聯新交心”活動,與300余名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建立“一對一”聯系,在節假日常態開展走訪慰問和座談交流,切實將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外賣騎手送餐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誰來擔責?”在泉山區段莊街道美團全莊站門口,普法志愿服務隊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向騎手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規,并針對勞動權益保障、交通事故處理等問題開展一對一法律咨詢,解答疑難問題。“以前都是通知我們去社區,組織起來麻煩,騎手時間也難協調,現在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和街道都是直接到站點來辦活動,大家的參與熱情越來越高。”站點站長房計偉介紹。
公安民警到站點講解交通安全注意事項、司法局在站點開展專題普法講座、街道聯合醫院到網約車公司開展心臟病免費篩查……去年以來,徐州市針對新就業群體時間碎片化的特點,積極推動公安、市場監管、街道社區等相關單位及志愿服務隊將各類服務、活動“配送”到新就業群體的工作站點和服務站點,讓“送貨人”變為“收件人”,活動參與率提高了,新就業群體的滿意度也提升了。
關愛暖至心間
推動各項舉措“迭代升級”
停車、取餐、接水、出發……一名“小哥”從將車輛停在云龍區招商花園城商圈的“小哥專屬停車區”,到離開總共花了不到5分鐘。商圈門口就是云龍區和商圈管理方共同出資建設的“彭城驛站”,休息座椅、微波爐、充電設備、應急藥品等一應俱全,驛站旁邊專門劃定“小哥專屬停車區”。
“現在能直接騎車進來,真的很方便,而且就在‘彭城驛站’旁邊,來單了隨時能走,我們現在如果不回站點,基本都是來這里休息等單。”外賣騎手李滿說。
“以前在商圈里找店、停車、充電都特別麻煩,現在有了專屬停車點和快充設備,方便多了,而且很多商戶還提供優惠,讓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在泉山區晴朗谷·1818PARK友好商圈,外賣騎手張師傅有著同樣的感受。
去年以來,徐州市創新實施“心聯新·在一起”項目,推出《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新10條》,推動“友好之城”建設,先后向3.5萬余人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助學、體檢、保險等服務,建成98個友好社區、友好商圈,推動主城區305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面開放,升級改造836個“彭城驛站”,在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休息、充電、學習等基礎服務的同時,推動多個驛站設立專屬停車區、電動自行車充電區,精準匹配各類需求,有效破解進門難、尋路難、休息難等問題。在此基礎上,聚焦調研走訪過程中收集的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今年推出《“心聯新·在一起”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若干措施2.0版》,從陣地建設、關愛服務、權益保障、健康關懷、社會認同等十個方面進行系統化迭代升級,通過優化升級100個“彭城驛站”、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向3萬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互助保障和健康體檢、加強子女關愛保護等實實在在的舉措,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開設了暑托班,包含書法、繪畫、作業輔導等服務內容,就在站點旁邊,大家回家的時候順路接娃就行。”在賈汪區夏送清涼活動現場,團區委工作人員正在向新就業群體宣傳愛心托管班的服務。“給孩子報暑托班的心愿,今天終于落地了。”快遞員張女士攥著暑托班報名表十分開心。
“驛站盡量建在工作站點和商圈市場之間,方便新就業群體前往,舉辦的活動要能夠精準回應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才能真正受新就業群體歡迎。”徐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力量聚在一起
推動城與人的“雙向奔赴”
在泉山區寧睿網約車站點(網約車司機黨群服務中心),一支由20名網約車司機組成的“寧睿網約車義警隊”正在開展實戰培訓。七里溝派出所工作人員從“三不一多”(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多核實)反詐口訣,到指導司機識別繞行偏僻路線、攜帶可疑包裹等異常訂單“一鍵上報”聯動民警核查,一一進行細致講解。
暖“新”服務并不限于關懷本身,更在于為新就業群體“搭臺架梯”,提高社會認同。徐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會同行業管理部門和合作加盟企業,建立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常態機制,號召工作站點的黨員、站長等新就業群體骨干成立志愿服務隊或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充分調動新就業群體參與安全隱患排查、志愿服務等活動的積極性。先后組建“愛心送考車隊”“小哥城市觀察員”“志愿騎士團”“寧睿網約車義警隊”等志愿服務隊40余支,引導230余人擔任社區信息員、食品安全監督員等,并利用小哥晨會、走訪慰問等契機定期組織急救技能、應急搶險等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新就業群體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老年人不懂,當時都慌了,幸虧遇見您,真的萬分感謝。”云龍區快遞員翟修旭在收派件過程中,熟練運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為一名4歲小女孩進行緊急處理,獲得社區居民好評。
“以前送快遞,眼里只有門牌號。現在送快遞,兜里裝著反詐宣傳冊……”快遞員蘇暢表示,自從加入云龍區漢風街道太行路社區志愿“騎士團”后,自己的生活發生了不小變化。除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外,他還在送單過程中主動排查小區的安全隱患,并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社區。他還會為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配送所需物資,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與關愛。
“黨建引領是做好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的根本保證,關鍵在于創新方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以站點為紐帶,抓住新就業群體工作生活的實際需求,通過精準整合各方暖‘新’服務資源,將更多實實在在的服務做到新就業群體心坎里,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從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徐州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王曉松表示。
編后語
在新興領域迅速發展的當下,如何做好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工作,成為每個城市面臨的新課題。江蘇省徐州市的實踐印證:填補服務管理空白,關鍵是以黨建為紐帶,重塑城市與新就業群體的關系。
徐州市以“支部建在站點、資源沉到一線、服務暖至心間”為路徑,通過在新就業群體工作站點建組織,撬動各類資源下沉,以需求為導向建立服務站點,積極回應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有效打通了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最后一公里”。同時,動員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激活內生動力,讓他們在獲得關懷的同時,也能為城市治理貢獻力量,讓廣大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社會認同感不斷增強。
服務做到心坎上,力量才能聚在黨旗下。徐州市的經驗做法為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組織扎根站點、服務精準匹配、治理反哺城市,方能為新就業群體筑牢堅實港灣。
(本報通訊員 張萬里)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