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互聯網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以“e心向黨”黨建品牌建設為旗幟,創新實施“一融合雙引領三促進”黨建工作法,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行業發展動能,推動瀕臨解散的協會扭轉局面,成為邊疆地區“黨建強、發展強”的生動樣本。
破局重生:
從困境突圍到“行業標桿”的紅色逆襲
2020年,協會陷入無專職工作人員的發展困境。關鍵時刻,黨員彭坤臨危受命,從西藏自治區信息協會調任至協會,以黨建工作為突破口開啟變革,于2022年3月,成立西藏自治區互聯網協會黨支部并擔任黨支部書記。協會黨支部立即在章程中增設黨的建設專章,確立“黨對協會的全面領導”原則,建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讓黨組織成為協會發展的“主心骨”。
在協會黨支部的領導下,協會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今已構建起包含黨支部及工會、婦聯、共青團等在內的完備組織體系,下設6個部門,擁有21名專職工作人員。黨員隊伍從無到有,發展至6名正式黨員、5名發展對象和13名入黨積極分子。三年間,協會先后獲得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黨建工作典型案例、西藏自治區社會組織黨支部標準化示范點等多項榮譽,2023年獲評西藏自治區4A級社會組織。
創新機制:
“一融合雙引領三促進”的實踐范式
“一融合”:黨建與行業發展同頻共振
思想引領上,針對互聯網行業黨員年輕化、流動性強的特點,協會黨支部構建“理論學習+線上課堂+實踐淬煉”三維學習體系。每月固定開展專題理論學習會,每年組織4~5次專家講授黨課;夯實理論根基;開設“e朵云課堂”,搭建線上黨務資料庫,實現黨建學習“觸手可及”;將網絡文明、農村電商、網絡安全、反詐宣傳等知識每月融入“主題黨日+科普服務”活動,推動黨員在服務中踐行初心。
組織建設方面,實施“雙高雙強”(高素質、高技能,黨性修養強、工作能力強)人才工程,著力將黨員培養成管理骨干,將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設立黨員先鋒崗,開展“三亮兩帶”行動(亮身份、亮承諾、亮職責,帶隊伍、帶發展),打造平臺共建、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發展格局,兩年內成功發展8名行業精英成為黨員。
品牌建設上,打造“e心向黨”黨建品牌。通過“九個加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加強反腐敗斗爭、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加強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黨務工作法、“五抓五突出” (抓政治建設,突出政治功能;抓思想引領,突出理論武裝;抓組織力提升,突出作用發揮;抓制度落實,突出規范運行;抓責任擔當,突出服務保障)黨支部建設模式,開展“重走紅色足跡”“黨員亮身份”等主題黨日活動,凝聚行業發展合力。
“雙引領”:治理革新與群團聯動雙輪驅動
在治理體系建設上,協會出臺《西藏自治區互聯網協會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先進社會組織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構建“黨組織決策—理事會執行—社會監督”的現代治理結構,完成從“政府助手”到“行業引擎”的轉型。牽頭制定《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等6項行業標準,成立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聯合8家協會構建多方治理格局,有力支撐“清源”“固源”等網絡空間治理專項行動。
在群團工作方面,堅持“黨建帶群建”,組建共青團、婦聯、工會、行業志愿者服務隊等群團組織,打造“黨建+群團+公益”生態鏈。發起的“情暖雪域e起行”等公益項目累計捐贈物資超800余萬元,惠及120余個鄉村學校;“悅讀書屋”計劃已向10所高原小學捐贈5000冊圖書;聯合中國互聯網協會發起“E啟公益”計劃,引入北京專家開展“新質生產力”講座,讓優質資源“落地生根”。2025年,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協會迅速成立“1·07”抗震救災工作小組,向33個受災村捐贈566萬余元。
“三促進”:數字賦能推動行業升級
在網絡治理方面,協會發布《西藏自治區共建網絡文明行動倡議》《西藏自治區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等多項倡議和自律公約,積極引導會員單位、企業等規范運營,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治理閉環,守護高原網絡清朗空間。
在援藏交流方面,與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等10余家國家級機構簽署援藏協議,建立人才培養、標準建設、科研合作等長效機制,推動5G、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西藏落地應用。
在數字賦能方面,連續5年舉辦“5G+”行業應用高峰論壇,組織163場行業活動,吸引1.4萬人次參與。編制《數字西藏建設典型案例》《通信與互聯網行業發展報告》,啟動數字賦能千行百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5G智慧醫療、數字教育等技術應用在高原開花結果。
雪域高原上,西藏自治區互聯網協會正以黨建為引領,在數字浪潮中破浪前行,書寫著邊疆地區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西藏自治區互聯網協會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