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現有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338家。為適應全市行業協會商會事業發展需要,濟南市委社會工作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進一步理清思路、謀劃發展、大抓落實,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各項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賦能“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
健全領導機制,強化統籌協調
突出高位推動。連續兩年將黨建引領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工作納入市委年度重要改革事項和濟南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雙十”行動的重要內容,堅持“一年一主題、年年有深化”,每年研究制定工作要點,明確方向目標路徑,實行頂格部署、專題推進,并通過常態調度、巡察托底,推動各項任務不折不扣落實落地。
突出書記抓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抓謀劃、強指導,聚焦加強規范治理、引領發揮作用等方面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市委分管負責同志定期聽取匯報,主動深入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調研,切實在一線摸實情、解難題。市委社會工作部班子成員建立行業協會商會聯系點13個,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推動聯系溝通常態長效。
突出系統謀劃。聚焦關鍵領域和重點工作,會同組織、民政、行政審批等部門,研究出臺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不規范問題整治、負責人人選審核及任職管理、重大事項請示報告等制度機制12個,構建起全市黨建引領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的“四梁八柱”,推動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突出協同聯動。去年5月,率先建立市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吸收組織、發改、民政等12家市直部門參與,推動完善會議、請示報告、調研督導、宣傳等4項運行機制,一年來,先后召開全體會議、聯絡員會議8次,推動解決行業協會商會歸口管理責任不清、服務發展載體平臺不足等難題18個,形成了部門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做實基礎工作,筑牢發展根基
堅持摸底先行。針對行業協會商會因政策調整造成的登記和管理職能分離、動態管理不足等問題,市委社會工作部會同民政部門,集中3個月時間通過電話聯系、實地調研、比對分析等方式扎實開展摸排,全面掌握行業協會商會基礎底數、管理類別、黨建工作、改革發展等情況,同步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為后續工作開展打牢堅實基礎。
全面理清關系。根據集中摸底情況,綜合考慮脫鉤前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主辦、主管、聯系和掛靠關系,會同民政、行政審批以及有關市直部門反復磋商,于去年10月印發文件對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與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一一對應關系進行明確,同步細化業務主管單位10項、行業管理部門8項職責,通過2次集中培訓詳細解讀政策,督促相關部門單位規范履責、發揮作用。
嚴抓規范管理。針對摸底過程中發現的行業協會商會內部治理不規范、自身建設有短板等問題,明確10種情形,集中半年時間開展規范整治專項行動,通過行業協會商會自查自糾、行業部門專項摸排、工作專班比對反饋等流程,確定整治對象46個,突出教育為先、處罰為輔,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6類處罰處理措施,推動24家予以注銷撤銷,有效凈化了全市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環境。
堅持黨建引領,激活紅色引擎
注重謀篇布局。實施全市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研究出臺20條具體措施,高標準、高規格召開全市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科學擘畫了今后一個時期黨建工作發展藍圖。
穩步理順機制。率先出臺調整理順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管理體制的辦法,立足濟南實際,圍繞落實“管行業也要管黨建”要求,督促行業管理部門分類分批組建社會組織黨委,結合推進市委“兩新”工委實體化運行,采取已成立實體社會組織黨委的整建制劃轉、未成立的條件成熟后分批成立劃轉等方式,推動管理體制有序調整。
推進“兩個覆蓋”。將組織覆蓋情況納入部門、區縣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體系,督促嚴格落實社會組織黨建“六個同步”要求,同步推行市工商聯異地商會“雙揭牌”做法,分級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駐會工作,幫助符合條件的“一會一策”建立實體黨組織,尚不符合條件的組建臨時黨組織或加大工作指導,一年來實現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的組織覆蓋率提高19%。
提升黨建質效。聚焦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怎么看、如何抓等關鍵問題,堅持“小切口”破題,制發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手冊,創新每月發布主題黨日參考主題清單,引導行業協會商會把黨建工作抓在平時、抓在日常。協調市財政每年列支“兩新”組織黨建經費近2200萬元,面向行業協會商會重點傾斜,確保黨組織有錢干事。率先出臺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人選審核辦法,推動建立負責人線上聯審平臺,切實把牢“關鍵少數”,做到選對人、選好人。積極推行黨員負責人與黨組織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舉辦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骨干示范培訓班,通過專題輔導、觀摩研討等方式,不斷提升帶頭人隊伍履職能力。實施標桿培育工程,對黨建工作基礎較好、特色亮點突出的行業協會商會,幫助深入挖掘提煉,去年以來先后培育濟南農業產業協會“紅領海右 綠潤城鄉”泉潤黨建等工作品牌12個。
搭建多元平臺,融合服務大局
引導建言咨政。市委社會工作部、濟南社會科學院牽頭成立濟南市黨建引領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社科研究基地,每年聚焦1~2個重點選題開展專題研究。建立“會企之聲”建議征集平臺,面向行業協會商會征集產業發展等建議186條,指導形成行業發展報告34篇,為助力全市“4+10”產業鏈群發展提供智庫借鑒。引導行業協會商會中的“兩代表一委員”立足行業特點積極調研獻策,據統計,先后有151件行業提案建議被各級人大、政協采用。
加強互動聯通。創新成立濟南市行業協會商會聯合會,首批吸收62家市、區(縣)級行業協會商會加入,通過搭建跨層級、跨行業、跨領域的交流合作平臺,推動實現資源整合、信息互通、政策協同、內部循環。牽頭開辦“泉城商協會大講堂”,聚焦行業協會商會關注焦點熱點,常態化開展形勢分析、政策解讀等活動,積極回應關切、更好賦能發展。
賦能治理發展。出臺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助力省會高水平開放高質量招引“20條措施”,探索實施“百會創新、萬企賦能”工程,推動在“4+10”重點產業鏈群組建行業協會商會,確保全面覆蓋。舉辦省市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泉城行”“區縣行”活動3次,指導區縣與150余家省市行業協會商會資源鏈接互動,達成合作意向50余個,推動落地項目23個,投資規模近12億元。廣泛搭建“百會聯百村”“百會聯百社”等工作載體,引導行業協會商會主動踐行社會責任,全力融入基層治理、服務鄉村振興,爭當強省會建設標兵。
(山東省濟南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