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共山墻,一墻擔兩房。修房傷鄰舍,此事費商量……”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王家泉村,一首鐫刻在磚墻上的短歌謠,講述著一段“各退三尺”的睦鄰佳話。2001年,兩戶人家因共用承重墻翻建受阻引發爭執,村書記自掏腰包勸和,雙方主動各退三尺,形成雙墻并立的“六尺巷”新景。這道被命名為“知退墻”的建筑,不僅是新時代“六尺巷”精神的鮮活注腳,更折射出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王家泉村村風民風中深植的“家文化”內核——其孕育的包容退讓、同心協作等文明基因,正悄然為“眾議眾籌”治理理念提供豐潤滋養。
多年來,王家泉村始終秉持著“要把一村人過成一家人”的理念,以“家文化”為紐帶,將孝善傳承、睦鄰友好等融入“眾議眾籌”治理實踐,不斷深化“眾議眾籌”機制內涵,通過“家事共商、家業共建、家福同享”,探索出一條“黨群同心、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鄉村善治之路,走出獨具特色的基層治理“王家泉范式”。
家事共商:凝聚治理共識
早在2000年,面對村里治安案件頻發、村民互相懷疑的局面,村“兩委”干部帶領村民通過商議,以黨員帶頭、村民自愿的方式組織成立“互助式治安聯防協會”,組建聯防小組,實行24小時巡邏制。全村200余戶加入,形成“我為村民守一日、村民為我守一月”的良好局面,有效改善了村風民風。2013年征地工作啟動時,村班子連續7天召開村民大會,圍繞“地上附屬物補償款均分、占地補償款利息均分、剩余土地經營權均分”的“三均制度”展開激烈討論,最終形成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分配方案,實現1000余畝征地“零信訪”“量完即征完”的效果。
王家泉村堅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完善民主議事機制,規范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創新網格說事點、村民議事碰頭會、黨員及群眾代表現場說事等議事模式,廣泛收集民情民意,提升黨員群眾參與積極性與村班子凝聚力。
家業共建:激發發展活力
2003年春,面對修路資金短缺、機械匱乏,新一屆村班子推行“各掃門前雪”方案,動員全村出力。“一把錘、一柄鍬、一輛車、一紙票”,實現了鄉村道路從泥濘到坦途的蛻變開篇。15天里,全村老少扛鍬揮錘,在山野鑿取3000方石料,最終,黨群同心,將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泥濘小徑,建成平坦的“初心大道”,鋪就鄉村發展路。
“家文化”催生的協同意識,成為鄉村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我們帶領村民發展萊山蜜桃、有機韭菜等果蔬產業,歐盟、國內雙認證的悅莊牌有機韭菜就產自咱村。我們通過政府支持、村民入股等形式籌集資金,成立“互助資金協會”,有效解決了村民產業結構發展的資金問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國說。
王家泉村積極探索“支部領辦合作社+紅色合伙人”模式,利用40余畝荒坡,發展虹鱒魚養殖項目,實現了村集體收入400余萬元,村民每人年均分紅3000余元的增收效果。這種做法既保障村民短期收益,又構建起村莊可持續發展路徑。
“家業共建”的理念同樣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連村路硬化、庭院改造、平板橋修建等工程,均以義工形式完成,村民用雙手將發展愿景轉化為實景畫卷。
家福同享:提升幸福指數
王家泉村以“家”的溫暖重構鄉村福利體系,打造“幼有善育、老有頤養”的共享樣本。以獨居老人陳洪良遺留的6萬元為種子資金,通過“黨員捐、村民籌、能人助”的方式募集善款550萬元,構建醫療互助資金池。為避免“好事辦壞”,村集體堅持賦權于民、賦責于民,通過群策群力讓村民共同制定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使用范圍、審批權限、發放標準,并定期公開資金收支明細,讓村民當監督員。試行一年收到村民申報材料90余份,累計發放補貼27萬余元,基本實現全體村民免費醫療。
在公共服務領域,“三保兩費”(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齊惠保、有線電視費、上網費)全部由村集體承擔,70歲以上老人免費享受理發、洗衣等“十免服務”。王家泉村將“家”的榮辱觀具象化:12期通報、15人次亮相,將環境治理、公益參與等納入評價體系,形成“互曬互比互促”的自治氛圍。
從砸石子的“全民會戰”到醫療互助的“全民眾籌”,王家泉村的蛻變藏著最樸素的治理哲學:把村子當作“大家庭”經營,讓村民從“看客”變成“當家人”,小事有人議、難事有人扛、成果有人享,比任何制度都更有凝聚力。如今的王家泉村,830位村民人人都是“家庭委員”——有的在治安巡邏隊當“守護者”;有的在產業基地當“股東”;有的在家庭評比中當“評委”……當眾議眾籌成為家風,當“共建共享”成為家規,這個深山里的小村落,正用“家”的紐帶,把“鄉村治理”寫成有溫度、有筋骨的“民生答卷”。
“眾議眾籌不僅是方法論,更是價值觀,王家泉村用‘家事共商’喚醒村民主體意識,以‘家業共建’凝聚集體力量,讓‘家福同享’夯實制度認同,破解了‘政府干、群眾看’的治理困境。下一步,縣委社會工作部將持續探索推行眾議眾籌治理模式,激發群眾的自治活力,以眾議解眾愁,用眾籌集眾智,打造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實踐路徑。”沂源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寧說。
(作者單位分別為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委社會工作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黨委)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