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舊小區的華麗轉身,到社區治理與公共事業的深度融合,再到“六點半社區課堂”的溫馨陪伴……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建立“群眾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群眾評單”閉環機制,統籌資源,進行小區微改造、社區服務陣地建設、特殊群體關愛等一系列民生項目,編織了一張張民生幸福網,全力提升每一位居民的幸福感。
老舊小區換新顏,讓“安居”更“宜居”
“謝謝你們,真的太感謝了……”春節前夕,學苑小區的居民們將錦旗和感謝信送到孝感街道工作人員手中,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學苑小區修建于1972年,面臨著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等一系列問題。排污系統不暢,汛期一樓至三樓經常反水,房頂漏水現象嚴重,居民苦不堪言。
2023年,孝感街道將學苑小區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廣泛聽取并收集居民的意見建議,制定了科學的改造方案。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小區煥然一新,外墻和樓梯間被翻新整修,道路平整寬闊且干凈整潔,整個小區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問題都沒有了,我們非常開心。”居民趙麗清感慨地說。不僅如此,小區還增設了電瓶車車棚,解決了電瓶車亂停亂放和飛線充電的安全隱患。居民蘭細恩滿臉幸福地說:“現在我們的小區漂漂亮亮的,我們住在這里也更加舒心了。”
據孝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項目不僅對屋頂防水、污水管網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還對停車位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改造優化。截至目前,孝感街道已實施63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278棟樓房、9594戶居民。改造過程中,街道注重民意收集,結合“三線建設”文化、鐵路文化等元素,打造小區特色文化。同時,街道還注重建管并重,健全小區維修基金使用制度,建立后續管理機制,確保改造成果得以長期保持。
社區治理與公益融合,增進民生福祉
走進金牛東苑小區停車場,地面平整干凈,車輛停放規范,與昔日的閑置空地形成了鮮明對比。金牛東苑小區作為安置小區,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為破解這一難題,金牛社區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并結合公益事業,決定打造公益停車場。
“以前車位少,大家每天都要搶車位,經常因為找不到車位而心情不好。現在停車場修好了,停車也方便了。”小區居民張宗輝感慨地說。金牛公益停車場的投用不僅解決了居民停車難的問題,也有效緩解了附近幼兒園的停車壓力,讓街區環境變得更加整潔有序。
停車場的收入在扣除必要的運行成本后,全部納入社區公益基金,用于支持社區公益項目,真正實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金牛社區黨委書記李軍表示,通過聚焦居民需求,已實施“公益便民菜市”“便民服務驛站”等便民項目,將公益事業與社區治理進一步融合,為金牛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更多元的服務。
近年來,金牛社區以創建公益友鄰型社區為載體,聯動各方愛心力量,推動社區公益事業發展,幫助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金牛社區已組建兩支志愿服務隊和五個社區社會組織,聯動轄區愛心商企,開展為民服務活動,覆蓋居民4000余人次。
“六點半社區課堂”,點亮兒童多彩生活
“自從社區開設了‘六點半社區課堂’,我們家長再也不用為孩子無人看管而擔憂了,感覺社區很溫馨!”在銀山路社區“六點半社區課堂”外,正在等待孩子下課的劉先生高興地說。
“老師,我要制作粉色的糖葫蘆。”“老師,我要做一個不同顏色的糖葫蘆。”教室里,孩子們興奮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在老師的帶領下,用太空泥制作糖葫蘆;另一間教室里,孩子們正在上趣味數學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銀山路社區位于城鄉接合部,為了切實解決轄區兒童文化活動單一、放學無處可去的問題,銀山路社區開辦“六點半社區課堂”,從開課之初只有兩三個孩子在會議室寫作業,到現在每天都有30多個孩子在教室里上課,不僅為家長解憂,還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銀山路社區婦聯主席呂霞介紹,“六點半社區課堂”開設書法、手工、閱讀、繪畫、舞蹈等多門課程,由來自轄區小學、幼兒園等單位的6名老師義務給孩子們上課,還有7名家長志愿者參與。
除了“六點半社區課堂”,銀山路社區還同步開辦家長學校,每月定期開展一次家庭教育主題活動,為家長提供育兒指導和心理支持。
“六點半社區課堂”的開辦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增強了居民的融入感、參與感和獲得感。如今,社區開展活動時,主動前來幫忙的居民非常多。
此外,孝感街道積極提升服務水平,匯聚資源助力社區治理,開展養老助餐服務試點工作,惠及8000余名老人。在就業創業方面,孝感街道圍繞增崗目標,強化服務、加大投入,今年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00余人,幫助失業及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0余人。
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民生項目落地,旌陽區不僅為居民打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還精心編織了一張覆蓋更全面、聯系更緊密的民生幸福網絡,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共享發展成果,共繪幸福藍圖。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