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邊境線長達139公里,是中俄邊境重要的口岸城市之一。近年來,東寧市堅持黨建引領,探索構建“數智賦能+聯防聯控+民生固本”的社區治理體系,以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治理為抓手,打造一座安全穩定、和諧共融、繁榮發展的城市。
黨建引領
打造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東寧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通過開展黨建品牌建設,推動黨建工作與社區發展深度融合。一是建強黨群服務矩陣。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堅持“一社一品”,打造“邊城南山 紅心聚鄰”等8個特色黨建品牌,各社區因地制宜設置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區,形成“15分鐘黨群服務圈”,為社區黨員、居民群眾、轄區單位就近提供了綜合服務、學習教育、文體娛樂等多種服務項目。二是助力新興領域發展提質增效。選派黨建指導員為轄區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供指導,在推進“兩個覆蓋”工作的同時,開展黨組織“進企業促發展”活動,鼓勵黨員志愿者主動為企業、新就業群體提供法律咨詢、網絡直播間搭建等暖心服務。
科技賦能
構建基層善治“智慧平臺”
東寧市推進智慧社區治理質效,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的數字化水平。一是“黨群通”提升治理效能。以“黨群通”智慧平臺構建“線上訴求響應+網格精細管理”的黨建引領接訴即辦工作模式,社區和責任部門高效聯動,實現群眾訴求快流轉、快辦理、快回復。2024年處理群眾訴求2360件,辦結率達98%,群眾滿意率達96%以上。二是“志愿紅”匯聚愛心力量。以“志愿紅”智慧平臺打造“黨員參與+精準服務”的志愿服務體系,結合黨員“雙報到”活動,引導在職黨員下沉網格,全市黨員注冊志愿者3800余人,每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80余次。三是“共享家”搭建互通橋梁。以“共享家”智慧平臺構建“資源整合+協同共治”的社區互助網絡,全市83個活動場地實現線上預約共享,開展文化交流、手工制作、親子活動等社區文化活動,討論老舊小區改造、停車位規劃等問題,增進了鄰里感情,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聯防聯控
夯實邊疆地區安全防線
東寧市深刻認識“邊關之固,固在勠力同心”,大力推動全民共同織密邊境地區安全防護網。一是抓好國家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建立“社區+部門”的“結對子”機制,東寧市組織市邊防辦、市國家安全局、市外事辦等單位部門與各社區結對共建,組織“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小小護邊員”“一日跨境掌柜”等主題活動,開展《國防教育法》、出入境知識等法律法規講座,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居民微信群等線上平臺推送政策法規、邊境安全知識等,增強居民國防意識、安全意識。二是動員全民維護安全穩定。各社區積極參與邊境地區治安整治行動,協助公安、海關、邊境派出所、市場監管等部門對轄區出租屋、商鋪、旅館等場所進行清查,核實人員身份信息。
民生固本
回應群眾急難愁盼
東寧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發揮社區紐帶作用,回應群眾需求。一是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集中攻堅。針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小區物業服務缺失、老舊小區改造難等問題,各社區主動作為,牽頭推動206個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幫助74個小區找到滿意的物業服務企業,協調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矛盾糾紛。二是圍繞“一老一小一新”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在各社區建立日間照料室與兒童課后托管班,為老人和兒童提供休息、娛樂與陪伴服務。聯合共建單位和新經濟組織等力量,開展志愿服務幫扶困難群眾,解決他們的難題,提升群眾幸福感。三是依托興邊富民行動為群眾辦實事。東寧市自開展“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圍繞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打造幸福家園。
(作者系黑龍江省東寧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