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寧市海昌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轄區有140余家餐飲商戶,新就業群體活躍。面對新居民流動性強管理難、街區商戶參與社區事務積極性不足、各群體間缺乏矛盾調解平臺等問題,海昌街道黨委聯合社會組織啟動“洛隆共生街區”平安法治項目,通過平安建設系列活動的開展,激發街區商戶、新就業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打造人人參與的平安共治街區。
陣地建設激活街區活力。海昌街道黨委結合街區特性和需求,通過安裝街區地圖、展示櫥窗等載體,豐富互動形式,為平安建設活動提供“陣地”。此外,海昌街道黨委將反詐宣傳融入街區生活場景,實現“處處有警示、時時可學習”,通過以點帶面,提升整個街區的平安法治建設氛圍。同時,在街區公園設置“街坊客廳”露天議事桌,鼓勵商戶、居民圍繞公共事務“唱主角”,為“共商共治”“民事民解”提供議事協商平臺,實現“小事不出街區、矛盾就地化解”。
多方參與凝聚共治合力。海昌街道各社區黨組織牽頭,以活動為載體,挖掘黨員商戶、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等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通過法治街區普法宣傳、街區消防全民賽等活動,增強商戶與居民的法治意識;依托黨員商戶設立愛“新”補給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免費飲水、應急藥品等暖心服務,同時引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為街區獨居老人提供代取快遞、送藥上門等服務,增強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
人人參與織密平安網絡。針對街區人流量大、業態復雜的特點,海昌街道黨委將宣傳陣地前移,把急救知識培訓、平安建設宣傳等活動“搬”進菜場、商戶,送到居民身邊,活動累計覆蓋1000余人次;另一方面,開展“小哥服務日”活動,引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認領平安共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志愿服務崗,在日常配送中主動發現隱患、反饋問題。
海昌街道黨委通過打破壁壘,用“雙向服務”深化社區與群眾的紐帶,讓每個群體都能在街區找到位置、感受溫度、貢獻力量。
(徐亞琴 聞王忠)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