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微風中,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古槐街道關帝廟社區的“諸葛亭”里,張大爺搖著蒲扇向網格員小孟抱怨道:“6號樓的下水道又堵了,味兒都飄上三樓了!”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人立即接話說:“明天我們就帶人徹底疏通!”一場困擾多日的煩心事,在說話間有了著落。
這樣充滿煙火氣的議事場景,正是古槐街道基層善治的縮影。在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實踐中,這片老城區通過“綜治中心一站解紛”“網格服務精準觸達”“涼亭議事聚民心”三張名片,鋪就了一條富有溫度的社區治理之路。
一站解紛:筑牢矛盾化解“終點站”??
“以前遇到矛盾糾紛不知道找誰,現在一聽‘有糾紛去綜治中心’,心里就踏實了。”關帝廟社區居民李阿姨的樸實話語,道出了綜治中心的口碑力量。街道綜治中心這個全面升級的“便民超市”,整合了司法所、派出所、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打造了矛盾調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全鏈條服務空間。其高效運轉的背后,離不開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
當關帝廟小區張女士因樓上漏水與鄰居爭執不下時,網格員朋友圈那句“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點燃了她的希望。社區調解員得知情況后立即登門查看,聯系維修師傅排查出樓上水管老化問題。經過多次釋法說理,一場劍拔弩張的鄰里糾紛最終握手言和。
關帝廟社區黨委依托“信息匯總——分流交辦——多元化解——回訪銷號”的閉環機制,實現高效化解矛盾糾紛。司法所梁所長依托“老梁工作室”培育近百名“法律明白人”,如今他們穿行在社區網格中,2025年已開展矛盾糾紛排查788次,排查發現矛盾糾紛127件,化解糾紛114件,預防糾紛372件,并將普法課堂開進小區樓下,讓法治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網格賦能:家門口的服務“一張網”??
關帝廟社區的宗老伯常常感慨道:“有困難,在小區網格里就能解決!”這正是關帝廟社區黨委做優網格、織密服務網的生動寫照。社區黨委將網格作為延伸組織鏈條、服務居民群眾的主陣地,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真正讓“小網格”釋放出“大能量”。??
打造“紅色網格服務圈”。社區黨委牽頭,構建了“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樓棟長)”的組織體系,扎實推進黨建工作。在這里,警務、醫療、公益等多方力量深度融入網格,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域、響應迅速的民生服務網。
平安守護就在身邊。在社區黨委的統一領導和組織下,民警與網格員緊密協作,通過定期聯席會議和信息共享機制,身影遍布商戶密集街區、校園周邊、社區活動中心及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他們不僅細致排查各類隱患,如消防設施缺失、電氣線路老化等安全隱患,還積極宣傳法治精神,通過發放宣傳手冊、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識。更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巡邏——線上利用視頻巡查系統、實時監控,線下分片包干、步巡車巡結合。主干道加裝高清電子監控探頭、增設智能門禁系統等硬件升級措施,合力構建起“黨組織領導、多方參與、技防支撐”的立體防護網,有效攔截詐騙信息、降低社區發案率,牢牢守護著居民的“錢袋子”和社區平安。
健康關懷直達家門。針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群體的急難愁盼,社區黨委精準施策,組織網格員化身“健康管家”,開展上門服務,耐心講解政策,協助居民完成家庭醫生簽約,將貼心的醫療咨詢和必要的免費藥品送到居民手中。“送醫上門”的暖心模式,有效推動了“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網格”的合理就醫格局落地生根。
志愿暖流浸潤心田。社區黨委積極發揮組織動員優勢,整合盤活各類志愿服務資源,組建了以黨員為骨干、多方力量參與的志愿者隊伍:大學生志愿者發揮專長,在網格里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志愿者定期走進網格,為居民開展義診;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志愿活動,讓節水節能宣傳和各類便民服務依托網格遍地開花……志愿服務的觸角延伸至民生需求的“最后一米”,在點滴關懷中傳遞著社區的溫暖。
涼亭議事:小空間激發共治能量?
關帝廟社區的“諸葛亭”“朝陽亭”不僅是納涼之地,更成為撬動社區善治的支點。社區黨委書記朱麗紅帶領黨員、網格員、樓棟長組成“智囊團”,商家、執法部門動態參與,開展議事協商。在這里,居民從旁觀者變身“議事主角”:鄰里監督員與網格員搭檔巡查,根治化糞池外溢頑疾;創新“積分兌換+商戶聯管”機制,飛線充電投訴實現驟減;推行“聽訴求、查事實、講法規、促和解、簽協議、督落實”六步調解法,化解犬患糾紛……
關帝廟社區涼亭議事活動,解決了污水、噪音擾民難題,70%以上鄰里矛盾在樓棟內化解。一圈板凳圍坐,量出的是民心最近的尺度,拆除了橫亙于心的隔墻,在對話中種下信任的種子。涼亭議事,已成為社區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凝聚治理合力的生動課堂。
當社區工作者俯身傾聽的“關心”、居民與黨組織緊密相依的“關系”在古槐街道交織,尋常涼亭便撐起了社區善治的廣闊天地。街道綜治中心的專業調處、網格服務的多元精準、亭內議事的民主協商,共同勾勒出“眾人事、眾人議、眾人成”的治理圖景。
(鄒靈)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