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一座以虎為名、因綠而興的城市正上演著基層治理的蝶變記。虎林市以中心街道入選雞西市高素質專業化專職網格員隊伍試點為契機,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精心編織一張“全周期培養、全要素支撐、全場景賦能”的治理新網,讓網格員從“街巷跑腿人”蛻變為“社區治理師”,在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書寫著為民服務的新篇章。
整合力量,解決居民難事
走進虎林市網格協調指揮中心,一幅幅網格圖譜映入眼簾,這里將指揮中心作為“中樞大腦”,向下延伸出“基礎網格+專屬網格+微網格”,扎根在城市各個角落。在鐵南社區,網格長李大姐的手機上顯示著網格內337戶居民的基礎信息,作為“1+N+32”力量配置模式的生動實踐,每個網格不僅配備1名專職網格長,更整合了黨員志愿者、退休教師、商戶代表等N類兼職力量,聯動起“巾幗紅”“星火藍”“物業橙”等32支志愿隊伍力量。去年防汛期間,正是通過這張嚴密的網格,提前預警轉移低洼地帶群眾,實現群眾“零傷亡”。
在西苑社區,網格員小袁發現有路燈故障,隨手拍照上傳后,10分鐘內維修師傅就與他取得聯系。這得益于各社區網格服務站的派單制度,問題響應時效較以往縮短60%,形成“需求提供——實時派單——效能評估”的完整閉環。
日常巡查時,網格員根據“三色預警”,對“綠碼”常態服務,對“黃碼”重點關注,對“紅碼”持續介入,精準鎖定人群,提升服務效率。其中對900余名獨居老人賦予“黃碼”,定期上門探訪,讓老人們真切感受到網格的溫暖。
技能實訓,建強網格員隊伍
在街道黨校的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情景模擬課”正在進行——網格員們圍繞“小區充電樁選址糾紛”展開角色扮演,法律顧問現場點評指導。這是網格員三級成長計劃的生動縮影。“青苗破土”階段,開設民法典社區應用、消防安全隱患排查等基礎課程,讓新手網格員快速掌握“入門密碼”;“菁英才俊”階段,搭建“沉浸式實訓基地”,在真實社區場景中演練物業糾紛調解、反詐宣傳等實操技能,涌現出“調解能手”“反詐達人”等一批社區“明星”;“冠木領航”階段,開設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班,為網格員成功考取證書加油助力,實現從“經驗型”到“專業型”的跨越。
“請聽題:居民反映樓上漏水導致自家墻皮脫落,多次協商未果,作為網格員該如何處理?”在“社區工作者職業技能大賽”現場,參賽選手們正模擬破解社區治理難題。這場“賽馬式”實戰練兵,設置了場景實操、應急處突、政策問答等競賽模塊,吸引眾多網格員同場競技。賽后,獲獎選手組成“流動講師團”,深入全市社區開展“經驗分享會”,孵化出“十分鐘應急響應圈”“銀發代辦員”等10余項創新工作法。
每周五下午,虎林市網格治理“難題會診室”準時開課,來自法院、住建等部門專家與網格員圍坐一堂,共同破解治理難題。某小區業委會組建遇阻問題曾讓網格員們一籌莫展,經過“智囊團”三次會診,最終形成“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法律護航”的解決方案,成功推動業委會成立。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專題“會診”42次,攻克物業服務提升、飛線整治等9類“硬骨頭”問題,形成的《網格治理案例匯編》成為網格員手中的“治理解碼器”。
主動服務,提升治理質效
在城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一場別開生面的組織生活正在進行——網格黨小組組長帶領居民黨員、網格員共同商議創城志愿服務方案。這是虎林市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小組”組織體系的生動實踐,三支特色小分隊活躍在基層一線:“居民自治隊”化身“民情斥候”,收集居民訴求;“生活服務團”變身“全能管家”,開展“銀齡課堂”“童心港灣”等活動,照顧“一老一小”;“專業攻堅組”成為“破題專家”,聯合執法部門開展“飛線清零”“樓道清潔”等專項行動,破除小區安全隱患。
“各位鄰居,本周的線上‘嘮嗑會’就到這里,我們下周再見,祝您晚安!”虎林市創新打造“線上+線下”雙軌議事協商平臺,利用微信群、議事廳收集居民基層治理“金點子”,共同制定《小區停車公約》《寵物管理辦法》等“微規章”,不僅解決了諸多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更搭建起鄰里交流的“連心橋”。
“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在虎林市絕非一句口號。當中心社區網格員上報“某企業噪音擾民”問題后,指揮中心立即啟動“緊急哨”機制,環保、工信等部門半小時內聯合到場,一周內完成整改。這種將訴求分為“常規哨”(接訴即辦)和“緊急哨”(多部門協同)的“街道——社區——網格——部門”四級響應體系,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0余件,問題辦結率達98.5%。更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建立“雙向評價”機制,居民可對部門響應速度、解決成效打分,倒逼職能部門從“被動接單”轉向“主動服務”。
從街頭巷尾的“鐵腳板”到獨當一面的“智多星”,從單打獨斗的“獨行俠”到多方協同的“共同體”,虎林市的網格員們正以全新的姿態奔跑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賽道上。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虎林市中心街道辦事處)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