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幸福安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社會工作領域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從黨的社會治理理論和實踐來看,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理論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指向。
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
目前我國新興領域企業組織形式靈活,具有較強的分散性,特別是在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很多企業采取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從業者流動性大、異質性強,傳統的“屬地化”“單位化”黨的組織形式和黨建工作難以完全適應這些變化,黨組織無法實現有效覆蓋,黨員的歸屬感較低,是當前新興領域黨建面臨的難題。
要繼續抓好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和改革發展,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著力健全黨的組織體系,著力強化政治引領和服務管理,著力完善黨建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要建設過硬的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隊伍,鞏固網上陣地和網下陣地。要提高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質量,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重在鞏固提升,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重在分類推進。要深入推進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理順工作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強化作用發揮,深化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和改革發展。要加強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和服務管理,堅持“管行業也要管黨建”要求,抓好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加強關愛服務,落實平臺企業責任和屬地責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
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推動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關鍵,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重點,健全在基層治理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有關制度,要創新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鶎又卫碇匾马棥⒅卮髥栴}都要經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社區黨組織書記要通過法定程序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兩委”班子成員要交叉任職,各類組織負責人人選要由黨組織推薦等制度安排,確保基層黨組織對基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
要讓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有時間服務群眾,讓最接近群眾的黨的基層組織服務群眾,以基層黨組織為主導整合政策資源,由基層黨組織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統籌轄區各類資源、群團組織資源,由基層黨組織主導培育扶持基層社會組織,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共建機制,以基層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到位。
要通過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要增強行政執行、為民服務、議事協商、應急管理、平安建設等五種能力建設,通過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優化基層政務服務流程。
抓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
社會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做群眾工作,必須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做好人民建議征集,發展志愿服務事業。
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好社會矛盾風險前端防范化解,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形成多方主體參與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將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內涵,在注重對新時代“楓橋經驗”進行文化闡釋的同時,通過以文化人活動使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要求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行為。
人民建議征集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機制”的具體舉措,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是黨委、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要不斷創新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模式,進一步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方式,推動人民建議征集成果的及時轉化和利用,讓越來越多的“金點子”轉化成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組織廣大群眾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重要載體。志愿服務工作納入黨的社會工作體系,是加強黨對志愿服務的全面領導、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的有力舉措,對于促進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新征程,要把志愿者作為做好社會工作的基本力量,深化志愿服務標準化、品牌化、項目化、專業化建設,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努力譜寫新時代志愿服務事業新篇章。
(作者系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