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與扎根社區工作的代表深入交流,諄諄囑托“社會工作一定要加強”,為我們做好社會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江蘇省淮安市委社會工作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清新形勢、新要求和新特點,推進實施“1546”工作路線圖,統籌統合聚資源,履職盡責強擔當,全力推進淮安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聚焦工作新任務
全力推進社會工作機制建設
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是加強新時代社會工作的基礎保障,淮安市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社會工作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享有、共同發展的工作格局。
強化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協調機制。明確成員單位及職責,強化“管行業也要管黨建”責任,全面推進黨建強企惠企,服務“7+3”先進制造業集群和“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建設。建立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健全完善“雙審雙培”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推動協調機制常態化運行,細化明確85條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具體措施,明確村(社區)出具證明事項7項正面清單和48項負面清單。以小區治理為切入點,推動“村居報告、鎮街吹哨、部門報到”等措施落地見效,探索具有淮安特色的黨建引領、各方參與、聯動協作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體系。
強化凝聚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落實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建設26條措施,構建“專業社工引領志愿者、志愿者協助專業社工”協同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融合推進矛盾化解、問題解決、積案攻堅工作。廣泛開展人民建議定向征集和專題征集工作。
聚焦服務新需求
聚力推進社會工作走深走實
作為緊密聯系基層、密切聯系群眾的黨委部門,淮安市委社會工作部聚焦群眾需求實施“四大行動”,聚力開展為民服務。
開展“愛‘新’滿淮”關愛凝聚新就業群體行動。推出凝“新”向黨、暖“新”關愛、安“新”護航、賦“新”成長、聯“新”共治5大項目20條舉措,放大“淮安愛騎日”品牌效應,建設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
開展基層治理“100+”聯建聯動行動。拓展參與主體,推動非公有制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志愿服務組織等資源和“三官一律”、醫護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深入村(社區)開展服務。
開展“古運傳愛 志愿淮安”行動。圍繞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環境治理、應急安全等領域,實施“鄰里守望·幫幫鄰”“六個同行·綠動淮安”“應急互助·安企護淮”“安老淮上·銀齡服務”等十大志愿服務項目,打造一批“小而美”志愿服務品牌。
開展“微光聚愛 服務暖淮”民生微實事行動。按照“切口要小、普遍受益、量力而行、服務精準”原則,廣泛征集并推動實施不見面出具電子證明等10個民生微實事項目,鏈接社會組織、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等主體,統籌建立資金池,為群眾提供更加周到細致的服務。
聚焦激發新動能
大力推進社會工作資源整合
淮安市委社會工作部主動牽頭、協調各方參與社會工作的積極性,匯聚整合多方資源力量,不斷提升社會工作效能。
積極匯聚治理要素。深入推進“四治”融合,開辟網上公開欄、網上議事廳等渠道,廣泛發動群眾參與議事協商活動。健全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探索運行積分兌換制度。推進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一室三員”規范化建設,推動基層治理和信訪工作深度融合。依托智慧社區平臺,收集群眾“微心愿”和服務需求,開通社區黨組織書記“網上直通車”,高效解決小區治理中的民生關切。
有效集聚社會力量。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專業規范的志愿服務隊伍矩陣。聯合駐淮高校,實體運作社會工作協同發展中心和基層治理現代化促進中心,開展課題研究、成果轉化。依托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建立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
聚焦增強新活力
著力推進社會工作隊伍建設
淮安市委社會工作部加強自身建設,強化政治擔當,建強“四支隊伍”,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建強社會工作干部隊伍。牢牢把握工作屬性,嚴格對照“政治堅定、素質優良、心系群眾、服務社會、作風過硬”標準,加強分類培訓,提高專業能力。
建強新興領域黨務工作者隊伍。指導企業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選聘新興領域專職黨務工作人員。深化新興領域黨務工作者專業化建設,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分層分級開展資格認證,嚴格落實“紅領津貼”。
建強信訪干部隊伍。突出信訪法治化理論、受理辦理實務、信息系統操作等內容,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信訪干部能力和水平。
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著眼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聯合制定工作指引,指導縣區加強后備人才力量儲備培育。建立市級重點培訓、縣區骨干培訓、鎮街全員培訓體系,發揮“三崗十八級”激勵作用,完善“選育管用退”機制,完成“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不少于18人”指標。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委書記)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