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東海鎮抓牢“有人干事”這一關鍵環節,著力鍛造一支“開口能講”“抬腿能跑”“遇事能擔”的基層干部隊伍,培育骨干力量共同參與基層治理,凝心聚力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
打造“開口能講”的隊伍
網格驛站里傳遞黨的“好聲音”。按“靈活布局、方便高效”原則,建設“顯中驛站”“豐收驛站”等86個具有統一標識的網格驛站。打造“鄰距離網格學堂”項目,組建由村黨總支書記、網格黨支部書記、老干部、機關青年組成的“小微講師團”,下沉網格播撒理論火種,做到季度有計劃、月度有安排、周周有“聲音”。
美麗庭院里講好百姓“身邊事”。結合“每家凈”評比,從960戶“美麗庭院”中擇優掛牌“庭院微黨課”授課點。推行“群眾點單、網格接單、村派單”模式,邀請種養能手、道德模范等“百姓講師”,圍繞惠農政策、農業生產等話題,用“土話”講“故事”,讓黨課從會議室“搬”進院子里、灶臺邊,拉近干群距離。
數字云端里爭當政策“傳聲筒”。創新“網格+網絡”雙網融合治理新模式,線下將驛站升級為網信服務站,線上設立18個“農民信息發布官”村級視頻賬號,開展政策宣傳、直播助農;利用“福耀東?!蔽⑿琶?,每年開設《苔花紅講壇·村書記有話說》專欄,村黨組織書記以身說法、共話治理;62名機關青年進“網”入“格”,發布農業生產、法律法規等政策信息。
打造“抬腿能跑”的隊伍
聯動百姓民生,管好“家長里短”。聚焦“一老一少一困”重點群體,廣泛設立“苔花先鋒”服務崗,每月召開網格民情分析研判會,推動便民助民“一網統管”。針對老年群體,提供關愛問需、紓困、陪伴三項基礎服務;針對青少年兒童,推進“閱讀巴士進鄉村”項目;針對困難群體,開展“苔花先鋒埭埭行”行動,溫暖萬家心。
聯動人居環境,守護“田園鄉愁”。在全市首創“每家凈”人居環境整治品牌,連續6年開展“潔凈庭院”“美麗庭院”評選。目前,5000余戶清潔文明戶、960余家美麗庭院脫穎而出,同步帶動垃圾分類減量、“順手撿”農業廢棄物回收、破舊“三棚”整治,群眾參與熱情高漲。
聯動非遺文化,編織“精神家園”。通過網格走訪發現,豐利村陳秀蘭奶奶制作的虎頭鞋深受村民喜愛,以此為契機打造了“豐利虎頭鞋”非遺文化品牌。在豐利村黨群服務中心和陳秀蘭家分別建立虎頭鞋文化展示館與工作室,匯聚鄉村手藝人成立“虎頭鞋文化傳承”先鋒志愿服務隊,以優秀傳統文化凈化鄉風民風。
打造“遇事能擔”的隊伍
遇到矛盾糾紛“一線除”。調動在基層有威望的老干部成立“銀發調解團”,憑借扎實的群眾基礎與豐富調解經驗,第一時間化解百姓“心疙瘩”。樹牢“情感上尊重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的理念,100多名老干部依托“老校長工作室”“心安工作室”等陣地,以真心實意贏得口碑,以不厭其煩收獲民心,涌現施志新、季裕新等金牌調解員,有效凈化社會風氣。
遇到急難愁盼“一肩挑”。針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年齡偏大、技能偏低的現實問題,發動網格挖掘致富能手,每月參與網格黨支部活動獻計策、傳技術,組建興農富民“智囊團”。新型職業農民吳昊打造千畝西蘭花基地,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江蘇好人”、殘疾農場主朱云飛身殘志堅,幫助63名殘疾人致富。群眾口袋鼓起來了,幸福生活更可感可及。
遇到群眾安?!耙宦纷o”。作為防汛抗臺一線的海邊鄉鎮,東海鎮始終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以細致嚴謹的態度推動群防群治走深走實。組建“海灣衛士”義警聯盟隊,構建起鄰里守望、互助互救的模式。
(作者系江蘇省啟東市東海鎮黨委書記)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