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城口縣巴山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訴源治理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通過擴大群眾參與,維護群眾權益,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抓實黨建引領“一條線”
堅持黨委推動。巴山鎮將訴源治理工作作為黨委政府落實“一把手”責任,牢固樹立抓平安穩定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定期召開平安穩定工作專題會議,研究解決疑難問題,切實履行黨政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責任,督促班子成員嚴格落實安全穩定“一崗雙責”,壓實鎮村兩級工作職責,構建“指揮長+班子成員+黨員干部+網格員”四級責任體系,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堅持“周安排、月調度、季復盤”工作機制,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堅持黨員聯動。以村(社區)黨支部為主陣地,充分發揮網格作用,建立12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聯排聯調。整合鎮機關黨員和農村黨員力量,扎實開展班子成員聯村、機關工作人員駐村等工作,積極協調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分類建立信息和訴求臺賬,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
堅持支部帶動。由村(社區)黨支部牽頭,充分激發群眾參與激情,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員”“第三方介入調解法”“渝里鄉商”等模式,調解群眾矛盾糾紛。
整合各類資源“一盤棋”
整合工作力量。整合轄區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力量,吸納“兩代表一委員”、民營企業家、群眾代表、致富帶頭人、志愿者等178名作為協商能人,構建起“1+3+N”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堅持黨委統籌領導,融合群眾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聯合法律顧問、協商能人等“N”種力量),形成多元調解格局。巴山社區大田角小區業主因不滿物業服務企業,雙方產生矛盾,物業服務企業向巴山法庭起訴170余戶業主。巴山鎮黨委組織巴山派出所、巴山法庭、巴山司法所等力量開展訴前調解,成功調解合同糾紛并兌現案款,取得良好法律效果。
整合工作平臺。積極推動巴山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和群眾說事處、村(社區)基層治理中心和說事站融合建設,建成鎮級說事處1個、村級說事站11個,網格群眾說事點38個,累計受理群眾訴求560件,辦結520件,辦結率達92.8%。在巴山法庭設立訴前調解平臺,安排專門調解團隊入駐。
整合工作資源。整合縣級各部門資源,通過“線上+線下”,創新宣傳形式。推進“指尖普法”,通過“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推送、一案一警示”打造巴山群眾指尖上的“法治課堂”。今年以來,全鎮推送普法禁毒、防電信詐騙、未成年人保護等信息200余條。充分發揮“一鎮一法官”“一鎮一檢察官”“一村一警”“村(社區)法律顧問”、調解員、“兩代表一委員”等力量,開展集中宣教活動,受理群眾法律咨詢服務,切實提升群眾法治素養。
織密全鎮聯動“一張網”
風險隱患聯排。巴山鎮通過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和滾動排查相結合的方式,持續開展風險隱患、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按照基本情況、風險程度、發展趨勢等要素建立臺賬,實行紅、橙、藍三色分級預警。
矛盾糾紛聯調。對婚姻家庭、鄰里矛盾等常見多發的矛盾糾紛,統籌村(社區)、司法所、法庭等力量,采取靈活方式,深入基層一線傾聽訴求,及時就地化解。對重點問題建立專班,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重慶市城口縣委社會工作部、城口縣巴山鎮黨委供稿)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