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疃鎮位于山東省萊陽市區南,總面積113.4平方公里,轄建制村41個,人口5.6萬。近年來,姜疃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六心”(初心、公心、耐心、愛心、真心、決心)工作法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構建共建、共治、共富、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以“初心”強化黨建引領
堅持黨建引領,創建“多彩姜疃”示范區,構建以示范區黨委統一領導,濯村、魯花黨委示范引領,10個村黨支部聯合抱團發展的“1+2+10+N”組織體系,通過跨村聯建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強化“小微權力”監督,設立村干部“廉政檔案”,推行重大事項票決制,以陽光村務促進治理更加民主、公開、透明,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以“公心”打造產業興旺
姜疃鎮發揮黨組織優勢,推行“產業聯盟+龍頭企業+村莊(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萊陽模式,優化營商環境,架設村企“連心橋”,推動村企黨組織“拉手共創”、村集體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互融共促。聚焦龍頭企業,引進魯花鄉村振興產業基地、禾豐牧業鳳康食品和青青大地秋月梨現代農業園等項目,形成以大花生、白羽肉雞、秋月梨為主導的“3+N”產業格局,全鎮工業總產值突破60億元,示范區10個村莊集體收入均超50萬元。
以“耐心”維護生態宜居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善黨委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生態治理體系,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扎實推進全域治水,建成五龍河濕地公園。圍繞“姜疃十七美”品牌,推進和美鄉村全覆蓋,常態化整治人居環境、試點垃圾分類,8個村實現生活污水全處理,打造7條風景線,創建省級和美鄉村12個,獲評“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鎮”。濯村堅持生態立村,20余年種植苗木60余萬株(櫻花20萬株),成為聞名遐邇的“櫻花小鎮”。連續舉辦10屆“中國最美鄉村濯村”櫻花文化旅游節,累計接待游客380余萬人次,年收入300多萬元。
以“愛心”塑造鄉風文明
姜疃鎮以“三個一”工程為抓手,培育“誠信、和諧、互助、向善”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開展四點半課堂、全民閱讀、移風易俗、非遺傳承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建成縣級醫療中心,設立安雅堂社區診所,推出智慧康養電子手環服務困難老人。開設“饗”食堂,解決高齡老人就餐問題。爭取省強鎮筑基試點,改善辦學條件,設立魯花教育教學獎,打造特色教室11個。建設清廉家風館、清廉公園,開展好家風學習、好人發布、“好婆婆好兒媳”評選等活動30余場次,創建文明家庭260戶、美麗庭院示范戶430戶。
以“真心”推動治理有效
姜疃鎮突出“事要解決”,建成“‘姜’心比心·‘疃’結和諧”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創新“三全三新”工作舉措。
全方位整合資源建立新平臺。整合綜治、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平臺,打造“平臺聯動、一網統籌”智慧平臺,銜接網格管理、信訪訴求、訴調對接等功能,統籌行業協會商會等力量參與調解。
全鏈條配置人員充實新力量。培訓機關調解員15人,建立平安志愿者工作室;創新“警務助理+法律顧問+網格員+矛盾調解員+平安志愿者”的“5+1”托管服務,設置網格162個;組建“姑嫂”隊伍、“五老”茶館,溫情化解矛盾。
全流程精準施策推進新模式。參照綜合醫院導診分流模式,優化前端矛盾分流處置,讓群眾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設置百姓議事廳,建立“每周議事會”制度,中端定期分析研判,以“真心”接訪解民憂。根據訴求、類型、難易程度,將矛盾劃分為4類,分類推進法院訴前調解、公安部門警民聯調、司法部門人民調解,“一案一策”精準調處,實行矛盾末端分級分類精準辦理。
以“決心”致力共富共享
姜疃鎮創新社企合作、托底訂單、反向代養、基地就業等11種利益聯結方式,構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體。魯花集團發揮黨組織示范作用,實行30余年保價收購和技術服務,帶動花生種植900多萬畝。實施村企共建,帶動董格莊村千余村民本地就業。高標準運行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120余項業務“最多跑一次”;建設“五共享”“五賦能”職工之家,開展就業咨詢、技能競賽等活動60余場,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六心”工作法將黨組織“觸角”和工作“陣地”延伸到治理前沿,使黨支部成為主心骨,帶動治理大聯動格局,有效解決群眾關鍵小事和民生訴求。
(肖磊 張曉慧 黃赫)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