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港村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城西,2012年,由原來的楊港村、五新村、善港村、嚴家埭村合并而來,村民2123戶8300余人,常住人口約1.8萬人,村黨委現有黨員325名,2024年,村級經營性收入4529萬元。近年來,善港村強化黨建引領,夯實自治根基,精準靶向施策,促進工作扎根在一線、資源力量整合在一線、為民服務開展在一線,切實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
強化黨建引領
針對蘇南鄉村村域廣、人口多、老齡化程度高等普遍性問題,善港村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將黨的組織力量下沉,把組織建到自然村,建在群眾身邊,持續提升治理效能。
組織建設強化治理力度。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在自然村網格上建立8個黨支部,村民小組微網格上建立59個功能型黨小組,建強“村黨委―自然村(網格)黨支部―黨小組”的組織根系脈絡,形成全面覆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黨組織鏈條。
網格整合提升治理精度。深度整合各類網格,推進“多網合一”。以自然村面積、人口數量、居住集散程度、黨員數量和分布等情況為“標尺”,將36個自然村劃分為4個片區、8個自然村網格,形成59個村民小組微網格,構建起高效合理的“微治理”架構。
集智聚力拓展治理寬度。配套完善村干部包組入戶機制,村黨委班子成員分別掛鉤聯系自然村網格、村民小組微網格,形成“黨委領導―支部主導―黨小組行動―黨群共治”的治理體系,確保自然村黨組織有效運轉。
夯實自治根基
針對群眾議事參與渠道單一、建議意見分散等問題,善港村探索實踐民主議事、多方共治、民生服務“三項機制”,不斷提升群眾在依法推進村民自治過程中的參與度,讓鄉村治理迸發新活力。
建立民主議事機制。召開村民會議,表決通過《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內容涵蓋集體資產收益分配等村民關注的內容。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通過村民自治章程實施細則、村規民約。組建村民議事會,開展民主議事協商,群眾參與民主議事、協商的渠道有效拓寬。
建立多方共治機制。組織村民議事會成員入戶走訪收集民情,固定每月15日集中議事。決策重大事項采取“四議兩公開”。提議環節,自然村黨支部集合議事會成員、村民小組長等走訪群眾開好“屋場會”,引導村民表達意愿;商議環節,采用黨員代表民情通報形式,向村“兩委”闡述群眾的意見建議;審議環節,通過黨支部委員會會議,充分醞釀并進一步征求群眾意見;決議環節,由黨員代表引導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對決議和實施結果進行公開。
建立民生服務機制。每年設立“黨建+”民生服務“微項目”不少于10個。項目生成上,自然村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等“村組聯戶”廣泛收集群眾“微心愿”;項目設立上,按實際需要設立服務項目;項目開展上,黨支部書記擔任項目負責人,在助殘助老、化解矛盾等方面提供服務;項目評價上,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實現“成效共評”。
凝聚共治力量
針對鄉村治理力量不足、“急難瑣事”解決時效性不強、農村公共服務單一等問題,善港村通過定主題任務、定治理需求、定服務范圍,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有效匯集多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鄉村發展,構建起多方共治格局。
定主題任務,凝聚先鋒力量。堅持黨建引領,廣泛發動社會力量,以“家庭知善和順、鄰里向善和諧、村民從善和樂、社會行善和睦、鄉村揚善和美”為主題,細化制定五類工作任務。鼓勵村民推薦自薦,選出9名德才兼備的黨員成為“善為先鋒”行動召集人,吸納“五老”、團員青年等組建監督觀察員,有效壯大鄉村治理隊伍?!跋蠕h力量”與村干部每月開展“善進千家”走訪活動,及時發現并解決鄰里間的瑣事和煩心事,以“工作交辦單”的形式,推動實現矛盾清零、群眾滿意認可。
定治理需求,凝聚志愿力量。在黨員中心戶、文明家庭標兵戶等群體家中,設置志愿“五崗”(宣教崗、服務崗、愛心崗、文體崗、志愿崗),推進覆蓋服務“五網”(全民學習網、便民利民網、愛幼助老網、文化休閑網、親情家園網)。村干部“聯系一崗”,每個黨員至少“入駐一網”。根據“五崗”需求和“五網”任務,成立特色志愿服務隊,為轄區各類群體提供十多項志愿服務,使“群眾為我辦好事、我為群眾做貢獻”的理念成為共識。
定服務范圍,凝聚陣地力量。構建以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中心,以民生氣象站、文化體育健康服務點為基石的黨群服務陣地,定期開展“書記來了”“便民集市”等服務活動,形成全村“15分鐘服務圈”和自然村“5分鐘服務圈”。近年來,善港村解決大寨河路拓寬等村民急難愁盼問題百余件,實施民生項目93個。僅成立“善??怠贬t療互助會一項,就累計減輕村民醫療負擔470萬元,切實為百姓解難題、辦好事。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楊舍鎮〉善港村黨委)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