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激發全黨全社會創造活力,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江西省新余市聚焦“牌子多”“制度雜”“上墻亂”等問題,以清理村(社區)“濫掛牌”問題為抓手,從小處著眼、從難處入手、向實處發力,全面推行村級組織掛牌“4+2+1”(4塊外部掛牌、2塊外部標識牌、1塊內部功能室導引牌)標準,切實為村級組織和村(社區)干部松綁減負,助力基層組織“輕裝前行”。
系統謀劃、精準施策,聚力清牌減負
新余市委高度重視為基層減負工作,堅持“合力推進、全面清理、規范統一”工作思路,確保清理掛牌工作成效。
上下聯動。新余市委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村(社區)開展“解剖式”調研,現場指導清理掛牌工作??h、鄉、村各級書記靠前指揮、同題共答,通過書記抓、抓書記,層層傳導責任,形成全市上下聯動、一貫到底的工作格局。
凝聚共識。將清理掛牌工作列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重點工作任務,多次召開專題會,推動17家市直部門主動梳理在村級組織設立工作機制、懸掛標識標牌、檢查考核等情況。深入村(社區)開展調研,全面了解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懸掛標牌標識情況,梳理出六大類應取締牌子。通過部門、基層雙向摸底,為后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統一標準。在多次調研及反復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基礎上,出臺村(社區)“4+2+1”掛牌標準導引,為工作劃出“硬杠杠”。在堅持對外掛牌“4+2”基礎上,在黨群服務中心醒目處設置功能室導示圖,標注各樓層、房間信息,方便群眾查閱。指導村(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對“4+2+1”掛牌進行統一規范,確保樣式內容統一。導引的出臺讓廣大基層干部開展清牌工作更有方向、更有底氣。
全面攻堅、嚴格監管,確保長治長效
新余市以目標為導向,堅持抓細抓小抓常,一體落實清理掛牌工作。
推動工作在現場。只有深入現場,才能解難題、破難點,打通“最后一公里”。開展分領域現場講學,從村(社區)工作實際出發,打造樣板點,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觀摩,讓工作標準入腦入心。安排業務人員為縣區聯絡員,進行分區域現場指導,建立“一對一”聯系指導機制,針對各地陣地結構、功能用房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有效提升清理掛牌工作質量。
疏堵結合促長效。健全日常管理、督查問責、舉報懲戒等制度,從源頭上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摘牌減負不走樣、不反彈。圍繞群眾需求,探索建立“網上村居”,為每個村(社區)設置專屬“便民服務碼”,將村(社區)基本情況、辦公場所布局、機制牌子、工作指南、便民政策等“下墻進碼”,讓群眾微信掃碼即可查閱,提高便民服務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目錄外掛牌4126塊,清理不規范上墻制度和宣傳牌8222塊,村(社區)規范化掛牌實現全覆蓋。村(社區)干部普遍反映,現在社區“門面負擔”少了、工作職責清了、群眾辦事快了。
隊伍提能、服務提質,彰顯為民本色
減牌不減服務,減牌不減擔當。新余市廣大基層干部輕裝上陣,不斷做好做優服務群眾工作,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細化隊伍建設。新余市出臺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辦法,推廣“一專多能、全崗都通”的“全崗通”制度。日常工作中,除1~2名工作人員在固定崗位接待群眾外,其余工作人員下到小區走訪群眾,建立常態聯系。有居民反映,現在跟社區工作者見面次數多了,說話有人聽了,服務也更好了。
強化功能整合。摘牌后的社區清清爽爽,黨群陣地從辦公屬性向服務屬性轉變。新余市堅持“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服務設施齊全化”理念,對村(社區)辦公場所的布局、功能進行優化調整,實現一室多用、一室多能。在渝水區城北街道龍泉灣社區,社區工作者統一在大廳辦公,結合群眾需求在騰出的空間內設置閱讀室、書畫室、舞蹈室等活動場所,孩子們嬉戲玩耍,老年人吹拉彈唱,托幼托老兩不誤。
深化數字賦能。為快速響應群眾訴求,提高基層干部解決問題能力。新余市全面推行“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工作模式,以信息化流轉平臺串起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構建“三橫一縱”“豐”字形工作架構,實現事件受理“上報—派單—處置—評價”的工作閉環。同時,打造一批社區智管家、物鄰通、“余快?!?、隨手拍、“一表通”等切口小、方法巧、效果靈的應用場景,以數字化手段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群眾普遍反映,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現在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江西省新余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