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網約配送員王師傅的手機響起訂單提示音。如今在大街小巷穿梭,他心中多了一份溫暖:小區保安會主動幫他刷卡放行,商圈附近有專屬停車位,送餐間隙還能在“暖心驛站”喝口熱水。“以前送餐像‘打仗’,現在感覺這座城市更親近。”王師傅的笑容里滿是暖意。
這樣的溫暖,源自鹽城市大豐區委社會工作部推出的“六個一”行動。該區聚焦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需求,從細微處發力,打造“小哥友好社區”,讓城市善意融入日常點滴。
一張證,讓通行不再“卡殼”。以前,繁瑣的小區登記流程讓騎手心急如焚。如今在大豐區,只需亮出訂單或工作證,即可快速通行。“這并非簡單放行,而是雙向奔赴的信任。”大豐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介紹,簡化流程的同時,還制定了《小哥文明公約》;物業則承諾“積極引導、積極協調、積極服務、積極反饋”,變“管理”為“服務”。
一幅圖,把“迷宮”變成“坦途”。“第一次進這個小區送餐,繞了20分鐘。”騎手小李的窘迫已成為過去。大豐區在試點小區入口懸掛“小哥友好地圖”,樓棟號、充電柜、衛生間等信息一目了然。這張精準地圖由社區工作者和騎手共同“踩點”繪制,切實提高了配送效率。
一個車位,解決停車難問題。午間商圈車流如織,“騎手專用停車位”上的電動車卻井然有序。“以前找不到地方停車,臨時停車常被處罰。”騎手老陳說,“現在有了專屬停車區,取送餐安心多了。”
一塊留言板,聽見心里的聲音。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墻上,一塊“小哥留言板”寫滿建議:“驛站能不能增設幾個充電插頭?”“有的小區晚上路燈太暗,送餐不安全。”……社區工作者張波說:“每條留言我們都會跟進。”前不久,有騎手反映窨井蓋破損,社區當天就聯系相關部門進行了修復。
一個驛站,成了“路上的家”。下午4點,幾名騎手在“暖心驛站”休憩、充電、閑談。這里配有微波爐、飲水機、醫藥箱,部分驛站還整合就業指導資源,幫助騎手規劃職業發展。“累了進來歇會兒,充充電,也給自己‘充電’。”年輕騎手小季笑著說。
一批小店,延展溫暖到日常。傍晚,騎手小劉走進“暖新食堂”,憑工作證享受優惠套餐。“跑了一天,能吃上優惠的熱乎飯心里挺暖的。”在大豐區已有20余家涵蓋餐飲、理發、藥店的“小哥友好”商戶為騎手提供專屬優惠。
“六個一”行動讓無數騎手真切感受到城市溫度。大豐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說:“城市的美好,不在于高樓大廈,而在于每一個人都能被善待。”如今,越來越多的騎手愿意在大豐區停留,這份溫暖正隨著他們的腳步,無聲傳送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