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以“抓黨建、強組織、興產業、促發展”為目標,創新實施“五鏈五促”工作法,著力打造“向心力”產業鏈黨建品牌,打破地域、部門、行業、企業壁壘,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鏈同步延伸、組織活動與經濟活動同頻共振,實現“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覆蓋到哪里”,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突出“組織塑鏈”促牽引,筑牢產業發展“主心骨”
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產業鏈發展的“根”與“魂”,以組織覆蓋筑牢產業發展根基。聚焦全省重點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通過在產業鏈上建黨委、鏈上企業建支部,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市委社會工作部制定印發《新興領域黨建引領主導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構建“摸排——組建——優化”全流程推進機制,指導各縣(市、區)精準組建產業鏈黨委。目前,全市共建立14個產業鏈黨委,覆蓋龍頭企業103家、一般企業1566家,形成“行業龍頭引領、鏈上企業跟進、黨員群眾聯動”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格局。
推動“機制固鏈”促支撐,鍛造產業發展“強根基”
堅持因鏈施策、分類推進,各產業鏈黨委結合實際采取4類運行模式(部門牽引型、鏈主帶動型、協會串聯型、屬地統籌型),并配套完善“三會三單”(黨委會議、聯席會議、“1+N”小組會議,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制度體系,即每月至少召開1次黨委會議,學習傳達上級決策部署,研究解決黨建與產業發展重大問題;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分析產業鏈薄弱環節,制定“一鏈一策”解決方案;協調職能部門成立專項服務小組,聚焦企業需求,不定期召開小組會議,一對一解決企業困難。同時,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推動企業間技術共享、市場聯拓,部門與企業間政策直達、難題共解。今年以來,累計解決企業用工、融資、審批等問題700余個。
注重“人才強鏈”促活力,點燃產業發展“源動力”
堅持“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打造產業鏈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鼓勵企業負責人擔任黨支部書記,推動黨組織班子成員與管理層深度融合。從縣級產業鏈相關部門選派90名黨員骨干擔任重點企業黨建指導員,開展“兜底式”“保姆式”服務,實現“企業有需求、指導員報到”的全天候覆蓋。市委社會工作部印發《關于在新興領域開展“三亮”活動的通知》,通過在鏈上企業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生產線”,引導黨員在參與技術攻關、安全生產、志愿服務、基層治理中當先鋒、作表率。同時,積極拓寬引才育才渠道,深化與河北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動學科共建、人才共育,舉辦“政校企產業人才對接會”,搭建高校與企業供需平臺。建立鏈上人才資源庫。截至目前,收錄技術專家、管理骨干等150余人,培育緊缺技術人才80余名,為產業升級儲備智力資源。
圍繞“活動凝鏈”促合力,繪就產業發展“同心圓”
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共進”的產業生態,推動鏈上企業從“單兵作戰”轉向“抱團發展”。深化黨建聯建共建,落實“組織共建、活動共辦、資源共享”,組織鏈上企業、屬地、職能部門黨組織聯建共建,強化規范化建設指導,拓寬企業視野資源。開展商事共議活動,定期組織形勢分析會、技術攻關會、合作洽談會,共享原材料價格、市場動態等信息,推動市場聯拓、物流共享。今年以來,各產業鏈黨委組織召開商事共議會21場次。打造“助企幫辦團”,建立問題協調解決機制,目前,已累計辦理審批事項74件。拓展產業合作平臺,舉辦中國(安平)絲網產業暨智能裝備博覽會,400余家企業參展,4萬名客商參與,簽訂意向合同金額達29億元。
強化“保障護鏈”促發展,厚植產業發展“沃土壤”
堅持“黨委統籌、部門協同、多方聯動”,縣級社會工作部門牽頭抓總,統籌推進組織建設、隊伍培育等工作;產業鏈主管部門立足職能,推動部門協同、企業聯動;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構建“黨建引領、多方協同”的工作格局。整合縣域黨群服務中心、鏈上單位活動場所等資源,打造“15分鐘黨建服務圈”,為企業提供會議、培訓、咨詢“一站式”服務。依托縣級產業鏈主管部門成立人才、金融、科創、營商環境、法律援助、質量提升、貿易對接等N個服務小組,精準破解產業發展痛點。
衡水市通過“五鏈五促”工作法,推動產業鏈黨建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躍升,為企業紓困解難、為產業賦能增效。下一步,衡水市將持續深化“向心力”產業鏈黨建品牌建設,以更實的舉措、更優的服務,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張學銘)
(責編:田宇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