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中央社會工作部志愿服務促進中心、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聯合組織開展的“千行百業志愿行”活動部署,江蘇省淮安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資源整合力、專業引領力和行業凝聚力,立足行業協會商會資源優勢,創新服務模式,推動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以“行業志愿+”行動書寫新時代社會組織的責任擔當。
聚焦“行業+民生”,繪就服務同心圓
淮安市行業協會商會堅持“群眾所需即志愿所向”,圍繞創業就業、特殊群體關愛、文化惠民、法治保障等民生領域,精準設計服務項目。全市百余家行業協會通過將志愿服務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形式,以“小而專”“精而實”的志愿活動賦能社會發展。淮安市女企業家協會走進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將創業課堂送進校園,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通過組織專場招聘會,為青年學子搭建求職招聘工作平臺,先后為1000余名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為150余名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淮安市出版物發行行業協會利用世界讀書日等契機,組織會員開展以“與書相遇,閱見未來”為主題的書香集市活動30余場次,協會會員化身“閱讀使者”,將閱讀種子播撒到全市的每個角落,真正讓圖書“流動”起來,知識“傳遞”開來;淮安市律師協會聯合市總商會開展“法潤淮商,助企強會”行動,用專業服務護航企業成長,目前已累計開展專項法律服務32場次,解決企業法律難題47件;淮安市洪澤區稻米產業協會走進鄉村,通過直播帶貨技術教學、電子商務資源共享,帶領農村創業青年走上電子商務發展之路,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從校園到社區,從企業到鄉村,行業志愿力量正以多元形式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堅持“溫度+深度”,打造公益新范式
淮安市行業協會商會志愿服務注重“量”的覆蓋,更追求“質”的提升。一方面,依托行業技術、人才、平臺等優勢,將傳統志愿服務升級為“技能幫扶”“知識共享”“資源賦能”等新模式。淮安市草莓協會成立“淮味千年‘莓’好淮安”草莓科技志愿者服務團,整合和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的政策、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建設一區(縣)一個草莓標準示范園,組織開展種植培育工作,先后邀請省市專家和鄉土專家開展種植技術、品牌建設、產品營銷培訓、指導、交流和田間觀摩40余場(次),義務培訓草莓技術骨干和莓農3400余人(次)。淮安市企業信用管理協會采取集中培訓、舉辦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常態化普及信用管理知識,通過上門培訓,將信用知識宣傳轉化為企業“信用體檢”。另一方面,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建立服務基地、培育志愿服務品牌,推動短期活動向長效服務延伸。盱眙縣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設立“道德模范慈善扶持基金”“新生代·助學圓夢基金”等多項公益基金,參與培育“萬名老人看盱眙”“七彩假期 筑夢前行 向陽生長”夏令營等志愿服務品牌,近年來,商會牽頭組織捐款捐物超過1500萬元。行業協會商會的深度參與,讓志愿服務更接地氣、更具底氣,為基層治理注入了專業化、可持續的新鮮血液。
構建“協同+長效”,激活共治新動能
在志愿服務行動中,淮安市注重打破行業壁壘,建立“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協作機制。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征集發布全市行業協會商會專業能力與發展需求清單。行業協會商會以清單發布為契機,主動融入發展大局。企業、村(社區)、社會組織等依據清單和實際需要,與相關協會商會建立聯系,加強互動合作,促進發展共贏,形成“行業牽頭、多方參與、合作共建”的志愿服務生態圈。淮安市清江浦區青年企業家商會聯合區人社局、區法院舉辦“惠企普法行”活動,搭建政企溝通法治服務平臺,增強企業法律意識;淮安市清江浦新生代企業家商會、淮陰區新生代企業家商會、盱眙縣青年商會、淮安市殘聯電商培訓中心“三會一中心”協作聯動,以共建電商培訓基地、公益項目結對等方式,構建“政商協同、社會參與”的多元助殘新模式。市委社會工作部還牽頭打造“古運傳愛 志愿淮安”“基層治理100+”等志愿服務品牌,引導推動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項目化運作、專業化服務、常態化推進,淮安正探索出一條“行業資源反哺社會、志愿行動助推行業成長”的雙贏新路徑。
志愿星火匯聚,文明潮涌淮安。淮安市行業協會商會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履行社會責任,彰顯行業擔當。自2024年以來,已累計開展志愿服務600余場次,惠及群眾超2.3萬人次。這場匯聚行業力量、踐行文明初心的志愿服務行動,充分展現了行業協會商會“服務大局、回報社會”的使命情懷,生動詮釋了志愿服務“人人可為、行行有為”的獨特魅力。未來,淮安市將持續深化行業志愿服務體系建設,讓千行百業的“專業之光”點亮更多民生幸福。
(江蘇省淮安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