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象山“益園”前身為成立于2016年3月的象山縣社會組織孵化園,歷經8年兩次迭代升級,現已成為象山縣黨建引領社會組織發展的“紅色地標”。近年來,象山“益園”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持續發揮平臺驅動引擎作用,用心用情助力打造“紅社領航”縣域標志性黨建品牌,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基層治理的新路。
黨建引領明方向
構筑社會組織“紅色導航儀”
象山“益園”堅持抓牢組織體系建設的“綱”和“本”,優機制、強覆蓋,不斷健全社會組織黨建新格局。
健全體系強謀劃。聚焦象山“益園”政治引領、規范管理、培育孵化、服務發展“四大功能”,構筑起民政局指導抓、“益園”(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具體抓、鎮鄉(街道)“一站雙中心”(社會工作站、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落地抓的行業系統黨建工作體系,為抓實抓細社會組織黨建提供有力保障。
組織覆蓋夯基礎。深入實施黨建工作與社會組織審批、年檢、評估、換屆、教育培訓、負責人選任“六同步”和社會組織成立、法人變更、換屆時約談負責人“三約談”制度,會同組織部、社會工作部選派第三批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實打實幫助組建一批、提升一批黨組織,穩步提升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率,推動法人登記類社會組織黨組織應建盡建和“黨建入章程”覆蓋率100%。
平臺聯動促長效。完善“一園一院一黨委”(“益園”、社會組織學院、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平臺協同運行機制,發揮“屬地管理為主、行業管理為輔、綜合黨委兜底”的管理優勢,提升新“益園”陣地集聚效應和活動吸附效應,聯動第三方機構,全覆蓋全周期指導建強鎮街“一站雙中心”,高標準打造示范型樞紐型平臺,全域織密社會組織管理網絡。
多維賦能強培育
鍛造社會組織“發展源動力”
象山“益園”堅持培育扶強、創優賦能,全力激活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下好組織孵化“先手棋”。深入推進社會組織和黨組織“雙培育雙孵化”工程,引入專業智庫共建賦能中心——浙江省芯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提供黨群指導、專業服務、資源對接等定制化服務,三年來聯動鎮街“一站雙中心”孵化培育社會組織121個、黨組織75個。
用好人才培育“關鍵招”。依托寧波(象山)社會組織學院“紅社學府”定位,縣鎮聯動構建社會組織教學實踐基地矩陣,圍繞共富主題組建共富師資庫、開發共富課程菜單。年初以來,分級分類開展“紅社經理人”、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星火”成長營等主題培訓17場次;自主研發的《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課程標準體系》目前正在爭取國家級團體標準立項。
打好品牌創建“組合拳”。深化實施“紅社領航+N”品牌創建行動,做優“紅社領航”會客廳、“象益山海”直播間、“28號黨群公益日”、“象社夜校”等實踐載體,開展品牌社會組織、社會組織領軍人物和社區社會組織“三個十佳”選樹等活動,以品牌升級推動發展增效。
服務創優提質效
打造社會組織“善治聚能場”
象山“益園”堅持“提質增效、充滿活力”的目標,以社會組織服務有感推動基層治理有效。
拓展共建路徑。持續實施社會組織專業化、創投化、菜單化服務清單,統籌組建社會組織優勢資源,近三年推介優質社會組織對口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91個,拓寬多方“點單”、社會組織“接單”的供需對接通道。健全居民群眾提出需求、村(社區)組織開發設計項目、社會慈善資源提供支持、社會組織承接實施工作閉環,增強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能力和項目化服務水平。
實施共治項目。廣泛鏈接政府、企業、慈善組織等資源,連續十年開展社會組織公益創投,以項目化為載體支持社會組織在扶老、助殘、濟困等領域主動作為,體現價值。常態化引導社會組織在服務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應急處突中發揮專業優勢、提升服務質效,由象山縣柑橘產業聯盟主打的“象山柑橘”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6.38億元,成為全縣農業畝均效益改革的標志性成果。
集聚共享資源。啟動籌建縣社會組織總會,做強公益慈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領域“頭部”社會組織,跨領域開展“社社聯動”抱團增能行動,示范推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等社會組織爭做幫富創富帶富先鋒。對接20余家愛心商戶、愛心企業資源,依托社會組織圍繞“一老一小一新”服務需求,打造特色公益街區,形成政府引導、群眾參與、成果共享的公益生態圈。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