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共有省認定小微產業園17個,占地面積超2000畝,建筑面積約230萬平方米,集聚小微企業2000余家,全市現有生產制造類小微產業園11個,居寧波首位。其中,環杭州灣(慈星)智能產業園入選浙江省數字化示范小微企業園、五星級小微企業園、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和浙江省專精特新產業園(創建)名單。
近年來,為進一步做好小微產業園“黨建大文章”,慈溪市委社會工作部創新提出“小微產業園黨建工作十法”,積極打造“紅鏈賦能”小微產業園區發展新格局,通過把戰斗堡壘建在鏈上、服務保障抓在鏈上、先鋒力量聚在鏈上,推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小微產業園區健康成長,實現黨的建設高質量與經濟發展高質量同頻共振。
“紅帆矩陣”強引領
堅持構建縱向到底、橫向貫通、條塊聯動的園區黨建工作體系,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園區產業發展優勢。
一是織密組織網絡覆蓋。指導園區成立聯合黨支部,同步建立“車間黨小組”“研發先鋒站”等基層堡壘,確保黨建觸角延伸到園區業務工作每一個環節。同時,通過屬地鎮(街道)選派和企業優秀黨員骨干吸納等方式配強組織力量,全力推進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推動黨建工作和小微產業園區發展互融互促。
二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由智能家電、軸承模具、汽車配件、潔具等行業黨委牽頭構建“園區+學校+企業”三方聯動機制,積極引入高質量項目和技術成果,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已有47家企業與8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已累計幫助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21項。
三是提升黨員學習教育質效。針對園區黨員學習碎片化、同質化等問題,依托視頻課程錄制、入企送學、學習積分兌禮等方式,有效提升黨員學習積極性。同時,積極推動園區與浙江科技大學等高校共辦產業學院、雙創學院、職業技能培訓學院,并招引20余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入駐,提供定制化人才培養服務,幫助企業引育高端應用型人才。
“三維賦能”解難題
打造“媽媽式”黨建服務品牌,切實解決園區企業在政務、業務辦理中門路不熟、程序不懂、精力不夠、業務不專等難題。
一是政策賦能強支撐。由黨支部牽頭出臺園區內房租減免、員工宿舍補助等福利政策,今年累計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超200萬元,獲得技術改造補貼資金近100萬元。同時,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和技術改造升級項目,并幫助園區建設爭取上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如,慈溪市財政將在2024-2028年投入2500萬元用于環杭州灣(慈星)智能產業園區建設。
二是金融賦能破瓶頸。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推行“黨建+金融”模式,園區黨支部牽頭與5家銀行建立戰略合作,為各園區小微企業提供10億元授信額度,單家企業最高可獲500萬元免抵押貸款?。引入10余家投融資機構,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已先后為5家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技術賦能促升級。推動建立產業園區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積極整合園區企業資源和優勢技術,通過項目孵化、研究院共建等產研融合方式,引導更多技術成果向園區轉移轉化,今年已助力12家企業完成“機器換人”改造。
“園企協同”聚合力
既注重提升園區發展“硬實力”,也關注園區人文關懷“軟支撐”,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園區發展環境。
一是立足園區關心關愛。以創建溫馨園區為目標,通過解決員工子女入學、提供心理健康關愛等溫情服務,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今年以來,累計為183名園區人才子女解決就學和假期托管等問題,幫助處理員工訴求286件,辦結率達98.7%。
二是立足園區志愿融合。依托園區陣地實施“‘兩新’黨建+志愿服務”融合項目,鼓勵志愿服務組織和“兩新”組織雙向發展。今年已引導園區企業員工參與全市志愿服務500余人次,并聯合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赴園區開展企業員工心理健康關愛公益服務等活動8次。
三是立足園區網格建設。全面構建園區專屬網格17個,由所在村(社區)社工任網格長,園區負責人、物業工作人員、企業黨員為網格員,通過村(社區)、企業、社會組織三方協同方式開展園區網格事務管理,定期組織召開網格議事會,累計協商解決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問題208個。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燕華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