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城鄉流傳著一句暖心話——“有困難,找德叔”。鼎湖區坑口街道萬福社區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多年來,他植根于圓夢助學、扶難助困的慈善事業,致力于發動社會愛心力量籌集資金,20多年間共籌措愛心善款超2000萬元,幫助困難群眾超1.5萬人,獲得“全國最美志愿者”“中國好人”“廣東省道德模范”等榮譽,他就是“德叔”李德明。
堅守助學二十余載,助千名學子圓夢
2002年,李德明在一次下鄉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有部分青少年因家境貧困而輟學,甚至有些已經誤入歧途。他對此痛心不已,于是想到“只有讀書,他們的命運才能被改寫”。次年,他牽頭組建了志愿服務隊并扛起隊長重擔,發起“助你讀高中 圓你大學夢”愛心助學公益項目,助力困難學子圓夢。受資助的學生每人每年可獲得2500~8000元不等的助學金。
“這是一點表達小小心意的慰問金,一對一的助學金已經準時劃到你的賬戶上,希望你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學有所成。”這天,李德明特地來到學校,回訪他所資助的廖同學。2021年5月,廖同學的父親突發疾病離世,只留下她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廖同學說:“如果沒有‘德叔’的幫助,我們的生活會非常艱難。將來,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心儀的大學。”
在李德明的不懈堅守下,歷經20余載春華秋實,愛心助學公益項目已累計幫助1700余名困難家庭學生圓了求學夢,改變了許多人一生的命運。行千里不忘來時路,當年許多因困失學的高中生、大學生在“德叔”帶領的志愿服務隊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現已學有所成,在畢業后投身社會,有的同樣積極致力于公益事業。
心系群眾民生,解千戶家庭困難
為了幫助困難群體,李德明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公益資金籌集的道路上。在這20余年間,他組織資助大病致貧家庭、重度殘疾人家庭和失業職工困難家庭等5000余戶;為60余戶特困單親母親家庭和意外事故困難家庭提供危房改造服務,改善居住環境;500余名殘疾人群眾通過救助生活費用得以解困;1808人受捐“肇福保”醫療保險;組織籌集100萬元婦女創業貸款專項貼息資金,幫助400余名農村困難婦女發展生產,總受益群眾超過1.5萬人。
2018年,“艾云尼”“山竹”等多個超強臺風肆虐廣東,肇慶市鼎湖區沙浦鎮的彭先生一家因此陷入了困境。彭先生的妻子正在接受癌癥治療,耗費了家中的大量積蓄,遭遇臺風后,家里老房子被吹倒,一家三口只能暫住在親戚家。李德明走訪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當即協調籌措愛心資金7萬元供彭先生重建房屋,同時動員愛心人士為其妻子籌集到5000元醫療解困金。
此外,李德明還大力支持教育、醫療和公共文體事業發展。他資助肇慶市鼎湖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改善群眾醫療條件;資助農村學校教學設備,改善辦學條件;為方便鼎湖區邊遠農村群眾看病就醫,組織舉辦了25場免費義診活動,讓近4000名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級的診療服務;堅持12年組織“送戲下鄉”活動近百場,惠及群眾超10萬人。
引導教育受益,弘揚社會正能量
自2014年至今,李德明組織籌集愛心善款,在鼎湖區持續開展“好習慣,伴一生”孝心孝行兒童行為教育公益項目,以兒童孝心孝行教育為切入點,通過使用《孩子孝心孝行引導箱》里的工具讓幼兒在家中實踐、學習和朗讀、唱歌、舞蹈等親子互動的方式,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為期60天的兒童行為教育,引導家長參與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心懷孝心、踐行孝行的美德,增長孩子對孝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十年間,項目覆蓋家庭超3600戶,深受家長歡迎。
同時,他還帶領志愿服務隊籌集社會資金100余萬元,在城鄉通過“文藝+宣教”的形式舉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安全生產”等文藝晚會80余場,在提供優質文化服務的同時,開展不同主題的宣傳教育,讓10萬城鄉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既享受了文化盛宴,又學到了實用知識,使正能量如春雨般浸潤人心,為社會文明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拓寬志愿“版圖”,把愛心帶到遠方
自2017年以來,李德明還曾65次帶領志愿服務隊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農村開展粵桂協作工作,幫助300余戶困難家庭紓難解困,助力昭平縣結對幫扶村開展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住房、道路建設等工作;他組織協調40萬元產業發展支持資金,成功打造占地19.3畝的靈芝種植基地,2022年,黃膽村實現了20萬元的集體增收,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石為126名困難學生開展愛心助學;幫助11戶進行安居房援建;捐建太陽能路燈200余盞,讓3000余戶群眾在夜間出行更加安全。為了幫助昭平山區群眾解決就醫難的問題,他還帶領志愿服務隊開展針灸技術培訓班,為當地留下了一支中醫針灸醫療技術隊伍,并組織義診服務16場,為近2000名群眾進行免費義診。“有困難,找德叔”這句暖心話自此從肇慶市傳到了昭平縣。
李德明志愿服務時長已超3.2萬小時,鼎湖區各鄉鎮的多個村居都留下了他奔走的身影,他的名字在這里早已深入人心。一直以來,“德叔”秉承著“大眾服務員”的理念,全力投身志愿公益事業。已年逾古稀的他表示,自己將繼續發揮榜樣作用,盡綿薄之力,行好事、辦實事,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