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聚焦專職社區工作者培育,全力打好“選、育、勵”組合拳,通過以“選”儲能,以“育”聚能,以“勵”賦能,積極探索“全鏈式”社區工作者隊伍培養路徑,持續建強城鄉社區治理“主力軍”,提升基層治理與服務效能。
擇優“選”才建強梯隊
婺城區暢通公開招聘、定向優選、后備補錄等準入渠道,把政治素質過硬、群眾基礎好、服務能力強的優秀人才選入社區工作者隊伍。
規范招聘,配強隊伍。出臺《婺城區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管理辦法》,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標準配備專職社區工作者。堅持“公平公開,擇優錄取”的原則,規范社區工作者“筆試―面試―體檢―考察政審―擬錄用―送崗”的公開招聘流程,實現公開、公正、透明選人。2024年以來,共面向社會公開招錄社區工作者52名。
定向選優,拓寬渠道。實行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等級加分、退役士兵榮譽加分制度,積極吸納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退役軍人、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等優質力量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注重從符合條件的優秀專職網格員中選聘社區工作者。全區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社區工作者476人,占比97.7%,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的有385人,占比75.49%。
后備儲能,動態補充。建立后備人才庫,將公開招聘未錄取人員按比例“入庫”,實現社區工作者動態管理、擇優補錄。注重儲備“95后”優秀社區工作者,構建社區“兩委”班子后備梯隊,從社區中層干部和工作滿3年的干部中選取政治可靠、能力突出、服務意識強、受群眾認可的骨干力量作為社區工作后備人才,做到跟蹤成長、精準培養、階梯儲備,蓄足社區干部隊伍“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已累計將50余人納入后備人才庫,108人納入社區“兩委”專職成員后備隊伍。
系統“育”才鍛造精兵
健全階梯培養、實戰實訓、輪崗鍛煉等分類分層培訓體系,提升社區工作者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群眾的能力。
搭建階梯培養體系。全區為新入職的社區工作者定制“社區工作者入職手冊”,實施“和1名社區書記結對、開展2輪理論+實踐崗前培訓、參加1個實踐崗位、領辦2場鄰里活動”的“1212”成長計劃,多維度促進新入職社區工作者從“新兵”轉為“精兵”;推廣“全科+”培訓模式,全區開展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線上線下專項培訓68場,覆蓋1600余人次,開展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類靶向輔導活動8場,推動社區工作者由“一專多能”向“綜合全能”轉變。
打造實戰實訓基地。以區級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優選10個特色社區,打造“1中心10點位”實訓基地,依托當地高校資源優勢,積極與浙江師范大學溝通對接,與國際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設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實踐基地”,合作開展“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雙向奔赴”等系列活動20次,吸引該校社會工作專業師生400余人次參與,已培育輸送“全科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專業型志愿者等社會工作人才50名。
推行交流輪崗鍛煉。實行“縱橫互通式輪崗鍛煉”機制,定期在社區內部對工作人員進行崗位輪換,社區之間實行雙向交流,結合社區工作者專業背景、能力特點和發展潛力,差異化匹配輪崗崗位與時長,“補短板”和“揚專長”并重,促進社區工作者在實踐中熟悉各項業務,全面掌握社區事務,增強服務本領。2025年以來,已開展各類交流學習活動76次,共有104名社區工作者參與社區之間、社區內部的輪崗鍛煉。
多維“勵”才釋放活力
聚焦賦能提效,以績效考核、正向激勵、基層減負等方式,進一步激發社區工作者隊伍精氣神。
健全考核機制。出臺《婺城區專職社區工作者年度考核辦法(試行)》,建立績效評估考核體系,從日常表現、崗位職責、包片聯戶、民主測評、加分項目等5個維度進行全面量化考核,準確評價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剛性運用考核結果,將人員考核與績效工資、評優評先掛鉤,形成能者上、優者獎的良好局面,推動社區工作者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作為”,全面提升服務效能。
暢通晉升渠道。嚴格落實“三崗十八級”等級序列制度,依據社區工作者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任職年限定期晉升等級,提高薪酬待遇。明確從連續擔任社區主職滿5年、表現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暢通隊伍上升通道。優先推薦優秀社區工作者評選各級“兩優一先”“兩代表一委員”等,使人才留得住、用得活。
推進松綁減負。采取“逐村過堂”“一把尺子量到底”等方式深入推進基層組織“濫掛牌”專項整治。建立基層事項“掛牌直報+聯審”制度,明確事務職責和證明事項等5類22項細則,進一步梳理村社履職事項,從原先的53條縮減至35條,對需要新增的事項實行準入制,確?;鶎痈刹柯穆氂袚裳?,做深走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讓社區工作者把精力用于干事創業,更好實現村社服務提質增效。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