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感謝‘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的兩位阿姨不辭辛苦地牽線搭橋和耐心調解,幫助我們最終走到了一起。”近日,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的一個婚禮現場,新郎齊家樂由衷地感慨道。這是無棣縣埕口鎮“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促成的第60對新人。三年前,由“鄉村紅娘”志愿者牽線搭橋,兩位年輕人有緣相識,經過愛情長跑,今年5月5日,一對有情人終于喜結連理。“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用自己的熱心和耐心,為單身青年牽起愛的紅線。
為有效回應農村青年的婚戀需求,埕口鎮于2020年6月組建“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以“牽一段良緣、暖一片人心、樹一方新風”為使命,打造鄉村“婚戀服務+公益幫扶”特色志愿服務,5年來累計促成60對新人締結連理,幫扶困境兒童32名,照料空巢老人48戶,用真情實意書寫了新時代志愿服務融入鄉風文明建設的動人篇章。
選賢用能 發展志愿服務隊伍
組建分隊夯基礎。在埕口鎮婦聯主席趙丙葉和“金牌紅娘”郭樹華帶領下,各村找到村民中的熱心人,組建了28支“鄉村紅娘”志愿服務小分隊,依托“鄉村紅娘議事會”形成跨村信息共享機制,動態更新單身青年檔案。2023年9月,郭樹華將“月老攤兒”搬到了線上。她的直播間不僅吸引著濱州本地人,還拓展到了河北、內蒙古等地。自從直播以來,郭樹華共整理了約40對適合牽線的信息,成功牽線的有15對。每當遇到喜結連理的新人,郭樹華都會宣講一些新風俗、新觀念。她想告訴年輕人,幸福是兩個人攜手共同創造出來的。
文明婚俗樹新風。聚焦青年婚嫁彩禮高、負擔重的現實問題,“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先后發放公益海報1000余份,上門“微宣講”200余場次,并打造“喜事管家”志愿服務隊,制定《文明婚俗公約十條》,通過“紅娘婚前勸導+新人公開承諾+村規民約約束”多維舉措,積極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愛情觀、婚姻觀,推動56對新人實現“低彩禮”或“零彩禮”,每對新人平均節約婚嫁成本8萬元。
移風易俗強保障。聯合民政部門,成立移風易俗監督團,培育“家風茶話會”等文明婚俗品牌,堅決抵制婚俗婚鬧、惡搞新人等不雅行為,喜事新辦、婚事簡辦的文明理念蔚然成風。
服務延伸 創新志愿服務項目庫
線上為適齡青年“搭橋”。“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依托互聯網打造“埕口鵲橋”鄉村青年婚戀交友公益平臺,建立涵蓋年齡、職業、婚戀觀等維度的“青年信息庫”,開展“愛在四季”主題聯誼活動,將相親場景延伸至果園采摘等鄉土特色場景中,讓男女青年在輕松氛圍中加深了解,提升愛的溫度。目前,已累計直播262場,促成線上配對38對。
持續關注女性健康。在為適齡青年牽線搭橋、關愛困難群體的同時,“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還開展困境婦女“暖心守護”項目。志愿服務隊聯合鎮衛生院及時開展“兩癌篩查”,面向農村重疾婦女,針對性建檔立冊并開展走訪慰問,幫助聯系醫生動態掌握患者病情,以便確定最佳治療方案,同時積極為困境婦女申請救助,解決她們的經濟難題。
創新機制 激發志愿服務持續發展動能
開展專題培訓。為幫助“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更好開展服務,相關部門舉辦“鄉村紅娘訓練營”;設立“紅娘學堂”,邀請專業法律顧問、心理咨詢師開展《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溝通藝術》等專題培訓26場,經過系統培訓,志愿者的服務規范化水平顯著提升。
實施獎勵機制。“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還與民政、愛心企業等共建“公益聯盟”,設立“新風尚獎勵基金”,對踐行文明婚俗的家庭給予積分兌換、優先評優等激勵,形成“做好事有好報”的正向循環。
創新宣傳方式。埕口鎮建立“1+28”鄉村紅娘網格(1個鎮級中心站、28個村級聯絡點),將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充分融入鄉村網格工作。一些志愿者創作系列短視頻《紅娘日記》,通過“田間調解”“婚禮現場”等真實故事展現志愿服務成效,短視頻點擊量超50萬次,吸引無棣縣德正義工火螢小隊23名青年主動報名參與志愿服務。
從文明新風樹立到服務機制創新,“鄉村紅娘”志愿服務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愛心與奉獻的深刻內涵。她們的點滴努力,匯聚成建設家鄉的磅礴力量,讓幸福在鄉村綻放,繪就一幅充滿溫情與希望的美好畫卷。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委社會工作部、無棣縣埕口鎮政府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