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精神,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精準化、便利化、品牌化建設,深入開展“友好雁城 志愿同行”活動,持續擦亮“衡陽群眾”志愿服務品牌。
聚焦黨建統籌引領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
機制先導。衡陽市出臺志愿服務體系實施方案和志愿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建立37個市直單位參與的志愿服務協商機制,健全完善政策、資金、陣地等保障措施,構建由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負責、職能部門履職盡責、群團組織和行業組織支持推進、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格局。
黨員先行。實行在職黨員“雙報到”,把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群眾納入黨員干部年度考核內容和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引導在職黨員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全市共有黨員志愿服務隊伍1285支、92.3萬人,占注冊志愿者總人數的62.7%。在廣大黨員力量的帶動下,全市已發展志愿服務隊伍7348支,形成由1個市級聯合會、22個志愿者總隊、多個村(社區)志愿者分隊組成的“1+22+N”志愿服務矩陣。
陣地先建。建成市級志愿服務孵化基地,設立項目援助基金,孵化公益組織15家。目前,全市已創全國優秀志愿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各1個,省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1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7個、優秀社區10個。
保障先到。設立全省首個“志愿服務法律援助站”,全年妥善解決志愿者權益糾紛12起。每年為志愿者購買意外傷害保險20萬元,為800余名四星級以上志愿者提供免費體檢、節日慰問等禮遇。目前,全市共有注冊志愿者14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2.62%,常年活躍度為61.4%。
聚焦有求必應戰斗力,推進志愿服務精準化
重大活動出新出彩。全市聚焦重點工作、重要時段,先后策劃推出“當好東道主 喜迎旅發會”“情暖雁城·志愿同行”“3.5學雷鋒暨友好雁城·志愿同行”“雁城夏風涼·志愿沁心甜”等系列活動9126場次,惠及群眾135.6萬人次。例如,聚焦“文明城市創建”開展“衡陽群眾在行動”“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文明創建我先行”等志愿服務主題活動10萬余場次,為衡陽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發揮重要作用;聚焦“文旅興城”,在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衡陽馬拉松、春季環城賽跑等重大活動中,3000名“紅馬甲”化身“城市向導”“文化使者”,為群眾提供專業化服務,1.6萬名志愿者構筑起“流動長城”,以“零差錯”的保障贏得“百分百”贊譽。
重點群體用情用力。關注“一老”,服務銀齡群體,全年為老人免費送餐3.2萬人次。關注“一小”,招募5445名“愛心媽媽”志愿者,結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7509人,實現“微心愿”1.8萬余個。關注“一新”,發動1.25萬名愛心人士組成“愛新聯盟”,捐贈休息床位(沙發)9000余張、充電設備2553個、書籍8000余冊,為500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送去“愛心”慰問金及物資37.8萬余元,解決229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入學問題。
重點領域深耕細作。圍繞應急救災、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等領域,開展“救在身邊”“衡陽綠·雁水清”等具有衡陽特色、深受群眾歡迎的專業化志愿服務活動,回應社會多樣化需求。例如,全市共青團系統先后培育“青春環保志愿服務隊”“青春文旅志愿服務隊”“青春應急消防救援”等志愿服務隊伍450余支,2024年開展返鄉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暖冬關愛行動、生態環境保護、防汛救災等志愿服務活動1200余場次,服務群眾超過40萬人次。
聚焦群眾需求保障力,推進志愿服務便利化
織密便民“服務圈”。全市依托各類公共場所、服務設施、景區景點等,因地制宜設立志愿服務站點3900余處,實行志愿服務組織與村(社區)雙向聯系,推進公益服務和志愿服務下沉,大力開展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
服務基層“細而實”。推行“微心愿認領”“錯時服務”等模式,將社區基層志愿服務與群眾生活融合在一起,志愿者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助老扶幼、文明勸導等“小而精”任務,有效滿足群眾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數字賦能“一鍵達”。開發“衡陽群眾”APP和微信小程序,實現志愿需求發布、服務認領、時長記錄全流程數字化,志愿者可隨時查看并“搶單”參與,實現“指尖預約、精準對接”。
聚焦特色項目影響力,推進志愿服務品牌化
培育品牌隊伍。實施“頭雁”工程,多次召開志愿服務座談會和經驗交流會,舉辦全市志愿服務和社會工作者領域學習能力提升培訓班,邀請專家開設“志愿學堂”200余期,覆蓋骨干志愿者2.3萬人次,培育省級“最美志愿者”16名。推進“專業社工+志愿服務”隊伍融合,提升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投入志愿服務的占比,全市持證社會工作者達1764人,志愿服務組織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打造了“衡陽市模范好人”“蒲公英”“藍絲帶”等4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
打造品牌項目。“十送鄉親”等10余個項目獲評省級優秀項目。例如,“雁回衡陽”項目吸納1896名高校學子,組成36支返鄉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開展藝術課程、課業輔導等活動,年惠及鄉村留守兒童超3000名;市公安局與市委社會工作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打造“衡陽義警”項目,推動社區黨員、新就業群體、熱心群眾等12.1萬名“衡陽群眾”主動參與治安巡邏、矛盾糾紛調處,打造“平戰結合”的群防群治力量,成為衡陽社會治理的新名片。
擴大品牌影響力。打造“云端+線下”立體宣傳矩陣,線上在“衡陽社會工作”微信公眾號、衡陽廣電開設《志愿雁城紅》專欄,發布志愿服務典型宣傳90余次;線下征集優秀志愿服務和優秀社會工作服務典型案例事跡235個,并進行集中宣傳,傳遞向上向善的榜樣力量。今年以來,全市先后有12個典型榮獲湖南省志愿服務先進,“衡陽市模范好人”志愿服務隊、雁峰區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區入選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
(作者系中共衡陽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