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以“雙社聯動”為載體,實施社區基層黨組織與社會組織共建聯建行動,凝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助力社區發展治理新路徑。目前,太原市各縣(市、區)共有420家社會組織向社區報到,與社區(村)共建聯建開展活動1000余次。
組織聯建,賦能精準服務
“媽媽團”、“手工坊”、紅色挎包宣講隊、春風化雨調解隊……在萬柏林區南寒街道西華苑社區,活動類、社區治理類、生活服務類等各類社會組織遍地開花,社區黨委把社會組織融入社區的服務體系,引導社會組織助力社區治理,累計開展活動200余場;在興華街道荔竹社區,孩子們參與區青年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小分隊開展的“博物館進社區”“非遺文化普及”等活動;萬柏林區新聯會積極開展“與憲法同行 筑法治社區”等特色主題活動;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一月一主題”活動,為社區老年人免費義診、開展健康講座……
萬柏林區委社會工作部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到社區報到、參與治理,通過廣泛宣傳動員,100余家經濟類、教育類、衛健類等社會組織到社區報到。社區根據掌握的社會組織資源清單,系統梳理需求清單,雙方充分商議,形成聯合主題黨日、黨政群共商共治、“四方融合”議事協商、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困難幫扶、志愿服務等六大類項目清單,推動社會組織融入基層治理、服務發展大局。
平臺共管,多方主體融合
“為了更好滿足社區各類群體需要,今年我們引進了青少年成長中心、美之木特殊兒童康復訓練中心等社會組織,常態化為少年兒童提供公益課程、心理疏導沙盤活動、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托管等志愿服務項目,活動成效顯著,居民對社區也更加有歸屬感。”杏花嶺區澗河街道機車社區黨支部書記孫劍青自豪地說。
杏花嶺區委社會工作部聯合澗河街道在機車社區搭建了社會工作服務總站,引入17家社會組織力量參與,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公共服務標準開展各類講座、培訓等,已開展81場活動,充分整合社區內外黨員服務力量,搭建黨建聯建合作平臺,為社區文化注入新活力。
活動聯辦,交融互學共進
志愿者從開始的50名到如今3000余名,迎澤區的志愿服務力量不斷擴大。太原新時代志愿服務中心與柳巷街道及所轄社區簽訂聯建共建協議,廣泛吸納社區內教授、醫生、護師、救助員等優秀志愿者,組建志愿服務小分隊,在摸排隱患、網格化治理中主動出擊,為基層平安建設貢獻社會組織力量;太原市心予社區服務中心、安健兒公益服務中心利用自身優勢及現有資源,打造多處融合共建基地,為志愿者提供各類培訓。
迎澤區委社會工作部共聚機關、物業服務企業、公益組織、社會組織、居民五方力量,打造“五方合力共建”模式,積極探索“社社共建,服務鄰里”的社區治理實踐。目前,已有19個社區與29家駐地企業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社會組織黨組織在社區實踐活動中“做實事,長才干,做貢獻”,實現協同發展。
問題聯商,治理發展共謀
晨光初照,一場別開生面的聯席會議在晉源區晉源街道新城社區拉開帷幕,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站、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和居民代表們圍坐在一起暢所欲言,熱議社區養老難題。幸福匯養老服務中心作為新城社區近幾年引進的一家社會組織,圍繞社區常見養老問題,為社區養老出謀劃策。社區工作者認真傾聽、詳細記錄,掌握民情民意的“一手信息”。
晉源區委社會工作部積極推動社會組織與社區協商發展規劃、共解難點問題,進一步規范議事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等領域的獨特優勢。目前,圍繞社區(村)實際需求、社區(村)服務項目以及各類矛盾糾紛晉源區共召開25次聯席會議,有效拓寬了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有效渠道。
陣地聯“新”,資源要素共享
面向新興領域社會組織“生存難、陣地成本高”的難題,婁煩縣不斷推動強化黨群服務陣地的政治功能、治理功能和服務功能,推進黨群服務陣地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發展。
婁煩縣委社會工作部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依托,組織全縣12家已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前往婁煩鎮文源社區、康寧社區、婁家莊村開展報到對接工作,簽訂《婁煩鎮婁家莊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兩新”組織入駐協議》,積極協調推動結對社區(村)的公共設施、黨群服務中心等對社會組織開放,為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地、設施設備等基礎資源支持。
“新”心相融,關愛服務共進
陽曲縣委社會工作部聚焦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引導各社會組織關注新就業群體,進一步拓展社會組織與基層社區之間的聯建共建領域和范圍。
“平時工作壓力大,過來聽一聽、聊一聊能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份職業的價值。”不久前,一場由陽曲縣心理健康協會組織的新就業群體心理疏導講座在陽曲縣新安東街社區開展。針對新就業群體的工作特點和需求,陽曲縣心理健康協會開通了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定期開展“壓力應對與情緒管理”等心理健康講座及體檢,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服務。
“社會治理需要人人參與。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創新黨建聯動模式,用黨建‘穿針引線’將‘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會資源’串聯起來,凝聚治理力量,打造出一個有影響力、有覆蓋面的共建共治共享圈。”太原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楊昆說。
(山西省太原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