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大學、青年創客中心、親子樂園,到星光劇場、宜鄰課堂、便民服務……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持續深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聚焦群眾實際需求,搭建服務供需橋梁,推動各方力量下沉社區,高質量打造12個多主題示范樣板社區、21個暖心家園、4個宜鄰中心與新型社區綜合體、3個“幸福食光·社區食堂”,精心培育“我萊幫”“吾事吾說”“百姓大舞臺”等一系列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服務品牌,構建起全齡段服務場景和“主題+延伸+共享”的全覆蓋服務矩陣,讓轄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滿滿幸福感。
功能拓展,讓黨群服務陣地“火起來”
金星社區承辦“人才日”活動、五香社區開展“閱享”讀書活動、金江社區舉辦“我是小畫家”課外興趣培訓班、萊茵社區提供義診義剪等便民服務……不到一個月時間,敘州區12個示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各類活動42場,涵蓋聲樂、現代舞、手工剪紙等老年課堂,手工、插花、茶藝等青年課堂,還有中醫養生知識講座、巡河護綠、愛心托管班等志愿服務項目,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新意滿滿,廣受群眾好評。
聚焦黨群服務中心利用率不高、人氣不足等問題,敘州區緊盯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開展各類文藝活動和公益活動,既讓黨群服務中心聚人氣,也增強黨員群眾的幸福感。
南岸街道下渡口社區針對青年們減脂塑形、強身健體、拓展社交圈等需求,舉辦“青年夜校”,開設瑜伽、舞蹈、健身操、八段錦等強身健體課程,吸引了不少青年踴躍報名。“在‘青年夜校’,我沉浸在瑜伽課帶來的身心放松體驗中。通過鍛煉增強體質,我覺得這些課程非常有意義。”社區青年居民陳虹開心地說道。
敘州區充分發揮示范社區“輻射引領”作用,通過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示范帶建設,開展城鄉資源互補,實現城鄉文化共建。南岸街道田壩社區與鳳儀鄉民族村簽訂結對共建協議,開設苗繡工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引入社區,讓居民零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了可持續動能。
多方參與,讓黨群服務陣地“活起來”
趙場街道龍城社區積極探索實施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商圈資源等力量參與社區治理,構建“參與式”社區治理機制,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及水平。
在龍城社區試點探索基礎上,趙場街道金星社區通過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優化整合物業服務企業、其他企業、社會組織、個體商戶、新就業群體等力量,并制定積分管理使用辦法,細化完善聯合治理、雙向服務等工作機制。在加入方式上,個體商戶采用“聘任制”,聘請具備特色的聲樂、美妝、剪紙等專業工作室加入社區師資庫,社區以“公益+低償”的模式為其提供場所;物業服務企業、其他企業等則通過空間換資源等方式,可獲得社區提供的活動場地,用于開展各類活動。
“參與者提供的服務可以核算為積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社區星光劇場、共享空間使用時長,也可以兌換物品。”金星社區黨委書記舒丹介紹道。
培育品牌,讓黨群服務陣地“暖起來”
2024年以來,敘州區積極探索“以文促治”模式,通過文化“小切口”激發社區多元服務動力,用社區文化提升社區溫度和居民認同感,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以社區級“宜鄰中心”建設為契機,南岸街道田壩社區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創新推出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IP“田小禮”。該形象以糯米粒為原型,采用萌態可掬的擬人化設計——圓潤飽滿的糯米粒身著黃綠相間且印有“禮”字的服飾,整體造型既彰顯文化特色又融合現代審美。田壩社區將“田小禮”文創形象融入便民服務場景,通過在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文化展區,開發文化IP周邊衍生品,開展“田禮學堂”“禮善往來”等主題活動,其生動的形象不僅成為居民爭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標,更讓“以禮育人、以文化人”的治理理念在互動體驗中浸潤人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深社區文化IP與居民生活的融合度,通過制作一批與日常生活關聯度高的文創周邊產品,讓‘田小禮’活躍在各個社區活動中,吸引居民積極參與,增強鄰里情感,加深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田壩社區黨委副書記張弛介紹道。
“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重點不在于建筑是否‘高大上’,而在于管理是否‘嚴實效’,服務是否‘精細新’。”敘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敘州區將持續優化升級黨群服務陣地,真正推動黨組織的有效引領,讓黨群服務陣地成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喜歡來、愿意來、經常來的溫馨家園。
(陳佳潔 陽明)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