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放假,因我們都上班無人照看,只能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F在好了,社區這個‘共享奶奶’項目真是幫了大忙!”看著社區安排的暑假托管班通知,居民李女士感激地說。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羅塘街道中天社區,有20多位“共享奶奶”志愿者,她們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活動空間,義務為雙職工家庭提供孩子接送看護、作業輔導等服務,解決了雙職工家庭孩子無人看管的難題。這是姜堰區委社會工作部精準對接民生需求,通過夯基固本“搭平臺”、精準賦能“聚合力”、強化保障“注動能”,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末梢的生動縮影。
姜堰區委社會工作部緊扣“為誰服務、誰來服務、服務什么、怎么服務”工作主線,以365天“不打烊”的精準貼心服務,有效整合資源、凝聚力量,有力推動了源頭治理、服務前移的基層善治模式在姜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夯基固本搭平臺
“我們黨群服務中心每天都很熱鬧,在我們老人眼中,這兒是物美價廉的助餐食堂,是和好友打牌下棋的好去處;在孩子眼中,這兒是閱讀室、是放學后作業有老師輔導的小課堂;在外賣小哥眼中,這兒是休息充電的好地方。”社區李大媽自豪地說。
姜堰區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新建黨群服務中心45家,改擴建81家,功能提升44家,拓展“小楊人家”黨群服務驛站等20個微陣地,推動黨群服務陣地從社區向小區延伸、從村部向村落延伸。同時著力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融入黨群服務體系,引導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中的黨員積極參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與活動開展。合理利用小區內的長廊、涼亭、廣場一角等零碎空間設置睦鄰活動點400余個,靈活融入議事角、漂流書屋、小哥之家、棋牌室等空間,并由志愿者進行日常管理與服務,成為社區居民們聚集愛去的“我們的點”。
精準賦能聚合力
“自從社區引入社會組織開展的服務項目之后,家里老人不僅能免費理發,還能去老年大學上課,讓老年生活充實有質量”。又到每月的社區公益日時間了,三水街道陳莊社區的居民們帶著衣服、鞋子到黨群服務中心免費修補,一位正在補鞋的大媽發出感慨,肯定了社區在服務居民方面做出的努力。
姜堰區深入推進“一小區一特色”建設,引導各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形成“3+N”志愿服務模塊,包括幫辦代辦、課外輔導、助餐等3大基礎服務,拓展八段錦、藤編、木作研學等N種志愿服務項目。組織專業社工深入社區調研,結合居民需求和社區特點,協助打造特色品牌項目45個,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同時整合志愿力量,配合社會組織開展服務,開發“幸福童享·情滿姜城”等公益服務項目207個。推出105項“服務菜單”,由居民點單、社區派單、相關部門接單,拉長服務手臂,彌補服務短板。探索建設了“智慧中天”“云上錦聯”等社區智慧管理平臺,應用“AI+人工”服務模式;積極推進智慧技防成果延伸向網格治理、城市管理等領域,拓展智慧應用場景,以數字化推動服務現代化。
強化保障注動能
夜晚的市民廣場,在路燈的照耀下,顯得熱鬧又溫馨,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有結伴漫步的三兩好友,有活力滿滿的健身居民,還有井然有序的小攤販。這一熱鬧的景象得益于各類運轉經費的保障,姜堰區按照城市社區和農村社區每年運轉經費保障標準分別不低于20萬元和30萬元,鼓勵社區拓展服務項目,提升服務質量,確保社區有錢能辦事、辦好事。并定期開展相關黨建聯席會,借力教育、民政、交通等區級機關部門黨建資源,多方協同共治,會商解決濱河步道照明、暑托班師資等急難愁盼事項10多個,其中“社區書房”項目成功入選2024年省級社區教育特色品牌建設項目。社區工作者日常入戶走訪時發現,“雙減”政策推行后,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多了,課外學習成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一塊“心病”。姜堰區積極回應群眾需求,在社區推行“社區書房”,引入區淮海小學教育集團,邀請在職黨員教師參加,平時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到“社區書房”為學生輔導作業;寒暑假開設公益托班,培養孩子們象棋、奧數、音樂等方面興趣愛好。吸收家長組建志愿服務隊,負責學生接送、圖書整理、教室保潔等保障服務,并延伸參加社區其他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自治力”?!吧鐓^書房”項目開展以來,共有23名教師加入,服務學生4200余人次。
下一步,姜堰區委社會工作部將在持續夯實服務平臺基礎、廣泛匯聚治理服務合力、有效激發社區運轉動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全域化、精細化、智慧化的服務理念,深化“服務365”品牌模式,不斷解鎖民生幸?!懊艽a”,合力描繪姜堰基層善治新畫卷,奮力書寫民生福祉新篇章。
(王文躍)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