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大數據”基層治理模式,創新實施平安建設、信訪穩定、安全生產、生態保護、公共衛生統籌治理,全面加強基層人防、物防、技防、數防融合防范,融合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科技手段,打造“五治統籌、四防融合”綜合治理平臺,實現凝聚服務群眾、預防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目前,累計開展巡查走訪10.9萬人次,排查化解各類風險隱患3萬余起。
堅持黨建引領,筑牢基層治理共同體
堅持三級書記齊發力。由縣委書記、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總負責、全面抓,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新局面,壓實基層治理責任,持續將黨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轉化為推進基層治理的持久動力。
構建三級指揮體系。成立“五治統籌、四防融合”指揮部,縣委主要領導任指揮長,下設平安建設、信訪穩定、安全生產、生態保護、公共衛生五個工作組,24個鄉鎮(街道)級指揮中心、743個村(社區)級綜合治理指揮室。落實公安、司法、信訪、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聯動,構建職責明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基層治理體系。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推行全縣各級黨政機關單位在職黨員社區“雙報到”,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支持夏邑縣愛心義工協會、圓通速遞夏邑分公司等社會組織成立群團組織,有效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動員黨組織健全、管理規范的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夏邑縣雪絨花職業培訓學校面向城鄉困難群體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提供崗位信息等,助力困難群體就業。
聚力一網統籌,構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科學劃分網格單元。根據夏邑行政區劃,把全縣24個鄉鎮(街道)、743個村(社區)、135萬人口,按照“規模適度、界限清晰、便于服務管理、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齊全”的原則,科學劃分為2069個基層網格,學校、商圈廣場、交通樞紐等重點場所753個專屬網格,構建全縣一張網、鄉鎮(街道)24個大網格,村(社區)2822個小網格,最終形成“總網—大網格—小網格”三級精準化治理綜合網絡。
選優配強人員隊伍。全縣2822個基層網格,配有鄉(鎮)級網格長24名,村(社區)網格長743名,基層網格員2822名,其中黨員1463人,占比51.84%,村民代表、志愿者等572人,占比27.65%,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的治理模式。
健全完善運行機制。延伸“5+N”治理體系,將校園安全、養老機構安全等各類網格與“五治統籌、四防融合”基層網格整合成一個網格,優化網格職能、整合網格資源,推動黨的“神經末梢”和基層治理“基礎單元”深度融合。
突出科技支撐,構建基層智慧治理體系
依靠數字化支撐。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信息手段,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歸集、高智能的分析預判、全方位的指揮平臺,下設5大模塊和36個業務系統,整合融入7000路城鄉公共安全監控視頻、2.4萬路社會視頻資源。曹集鄉冉莊村依托村級服務平臺,將全村劃分成6個網格,設置網格長1名、網格員6名。網格員在村內走訪排查,將各類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進行信息上報,并及時有效處置,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加強專業化指導。推行“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工作做法,司法、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進駐平臺,指揮中心按照“搜集—聯動—督辦—處置—反饋”的閉環機制,對分管領域風險隱患排查上報和指揮中心下派的風險問題第一時間研判、制定方案、介入處置,保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針對存在的溝通不暢通、推動滯后的事項,組織召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調度會,調度各部門單位“吹哨”事項推進進度,對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分析研判、動態協調解決,建立排查問題和問題銷號清單,納入縣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臺賬,形成從“解決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的制度機制。
運用科技化管理。縱向建立起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格化工作體系,實現社會治理“一網統管”。一是縣級抓重大事件防范。緊盯全縣重點工作、重點企業、重要交通樞紐等,利用指揮中心平臺智能分析,及時提供安全隱患情報信息,第一時間做好問題處置。二是鄉鎮(街道)級抓重點場所管理。依托數字化監控、網格員巡查等手段,強化學校、公園廣場、大型商超等重點場所管理,通過指揮中心統籌指揮,發現問題就近調度,有關職能部門和鄉鎮政府、網格員聯動處置,實現安全威脅可預警、異常行為可監控。三是村(社區)級抓矛盾糾紛化解。選拔退役軍人、鄉村能人等擔任網格員,發揮網格員“八大員”職責,實現人在“網”中、事在“格”中,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源頭化解矛盾,確保訴求解決在基層。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