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郵電支路社區,清廉共建工作室就像社區的“廉潔中樞”,正悄悄改變著社區的風氣。?
這個清廉共建工作室可不簡單,它把社區里各方面的廉潔資源整合在一起,打造“清廉村居+清廉學校+清廉醫院”體系,通過“機制共建、陣地共融、文化共育”三大舉措,推動清廉建設深度融入基層治理,形成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清廉共同體”新格局。
今年以來,清廉共建工作室已開展12次“嵌入式”監督,推動解決34個問題,為社區織就一張全方位的“清廉防護網”。
機制共建:織密清廉防護網
4月16日傍晚,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重慶市老年病醫院)聯合郵電支路社區開展了“中西醫結合春季健康夜市”義診活動,實現專業診療服務融入市井煙火,為市民帶來“逛夜市、享健康”的春日新體驗。
活動現場設置呼吸健康、糖尿病、高血壓、營養減重四大中西醫專區和銀發專家義診區。醫院整合中醫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資源,由中醫和西醫專家共同坐診,為居民群眾提供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
期間,醫院醫德醫風監督組也參與其中,積極與居民交流。“大媽,您覺得今天醫生給您看病的過程怎么樣?有沒有什么不清楚或者不滿意的地方?”“挺好的,醫生講得很明白,態度也好。”監督組成員認真記錄下每位居民的反饋。
另一邊,來自鐵路小學“紅領巾監督崗”的孩子們正在攤位前推銷:“叔叔,這是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的團扇,扇面上有我們手繪的‘廉’字,提醒大家講廉潔、守底線。”孩子們的耐心介紹吸引了不少群眾。
郵電支路社區黨委創新打造“1+3+N”清廉共建矩陣,即以黨群服務中心清廉共建工作室為“清廉樞紐”,聯動鐵路小學、工藝美術學院、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等3個教育醫療基地,拓展N個多級家庭站點。
同時,通過細化《清廉單元共建標準二十條》,制定可量化的“清廉指數”,形成“黨建聯建、陣地聯用、監督聯動”三聯動機制,讓鐵路小學的“紅領巾監督崗”與十三人民醫院的“醫德醫風督導組”同頻共振。
陣地共融:打造清廉實景課堂
“同學們,我們在這里種下的不僅是一株株小綠植,更是清廉自律、勇于擔當的精神種子,共同守護這片綠色家園,讓清廉之風吹拂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植樹節期間,郵電支路社區聯合重慶鐵路小學共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種下蘭花、菊花等代表廉潔的花卉,將廉潔理念與綠色環保意識相融合,讓清廉成為社區的“四季美景”。
如今,在郵電支路社區處處可見精心打造的清廉景觀:“清風杏林”醫德教育基地內,“職業倫理鏡鑒墻”與“廉潔行醫承諾臺”相映生輝;鐵路小學的“紅燭講堂”里,教師們正在“家風家訓體驗館”開展沉浸式師德培訓……
社區還將廉潔要求轉化為生動實踐——編繪的《廉潔從教十準則》漫畫手冊成為教師案頭必備,手冊將“不得有償補課”“拒收禮品禮金”轉化為生動圖示,在轄區學校推行教學計劃公開、課外活動公開、家校互動公開,建立教師“廉潔從教檔案”,通過家長評教、學生問卷等方式,實現師德師風動態監測。
在十三人民醫院針對掛號、開藥、手術等關鍵環節,通過“陽光診療九規范”推行“處方雙審核”“耗材溯源公示”等制度,確保醫療行為陽光透明。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廉潔診療積分制”等特色陣地及制度將清廉元素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累計開展“醫者廉心”活動28場,“清廉微課堂”覆蓋師生3萬人次,廉潔種子已在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文化共育:綻放清廉時代芳華
“李老師,我家孩子最近總與同學攀比文具,這個‘家風門診’該怎么掛號?”類似這樣的對話在郵電支路社區已成常態。
社區通過設立“家風門診”,“診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引導家庭成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針對“家風門診”發現的問題,開展“清廉家風”會,以案為例,宣傳摒棄“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弘揚新風正氣,共同營造健康、和諧、清廉的社會氛圍。
同時,社區創新“清廉說”論壇和“清廉崗位”,為社區工作人員搭建起學習交流、展示共享的平臺,通過以案帶訓、輪崗鍛煉、“一線墩苗”等方式,培養一支風清氣正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在文娛活動中,社區精心打造《白大褂的承諾》情景劇、《三尺講臺的守望》等廉潔文化作品,讓清風正氣浸潤千家萬戶。轄區老藝術家創作的《愛蓮說》書法長卷,與居民手制的“清明廉心青團”“中秋明月廉燈”共同為社區增添了一抹文化雅韻,除此之外,社區宣傳推廣的“二十四節氣廉潔文化節”等活動讓清風正氣觸手可及。
“現在93.6%的群眾滿意度印證了共建成效,從黨群服務中心‘清廉書吧’到校園‘清風畫廊’,從醫院候診區‘醫德箴言屏’到居民樓道中的‘樓道家風展’,清廉共同體建設正迸發出蓬勃生機。”郵電支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惠玲表示,社區將持續開展“清廉共同體”建設,深化“三廉”共建機制,繪就一幅“人人崇廉、事事守廉、處處見廉”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圖景。
(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