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聚焦社會矛盾風險前端防范化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黨建引領+人民調解+多方協同”路徑創新,探索形成了矛盾糾紛化解“3210”模式,繪就幸福和諧、平安穩定的基層治理新畫卷。
“3部門聯動”,讓復雜的事“協同辦”
肇源縣某合作社負責人蘇先生手里攥著調解文書激動地說:“多虧了調解中心和法院,幫我解決4萬畝水稻種植回收合同糾紛,讓我沒有破產?!?/p>
肇源縣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過程中,從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不動產登記問題入手,由縣委社會工作部和縣委政法委牽頭,建立人民調解中心、訴訟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三部門統籌聯辦機制,對不動產登記、轉移、繼承、交易等環節問題進行全面梳理,人民調解中心負責疏導勸導、釋法明理,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審查裁定,不動產登記中心即時登記出證,形成了縱向發力、橫向協作、優勢互補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隨著實踐探索的深入,逐漸延伸發展為“人民調解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矛盾糾紛屬事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提高了辦事效率,肇源縣先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800多件,調解案件標的額近12億元。
“2流程優化”,讓繁瑣的事“簡單辦”
家住北源社區王大爺手里拿著房產證笑呵呵地說:“老伴去世后,我要把房產分給孩子們,三個孩子有兩個在外地,關于房產分配產生了矛盾,縣里用視頻進行調解,還出具了房產繼承法律文書,解決了我的心??!”肇源縣從關鍵環節入手,把原本非公證遺產登記所需要的材料核驗、申請受理、公告、審核、登簿等五個環節,精簡優化為“文書出具”和“登記出證”兩個環節,有效解決了證明材料獲取難、審查難等問題。
通過逐步拓展深化,肇源縣對群眾訴求前端受理和后端處辦兩方面流程進行多方位優化,在前端受理上實行首問負責制,群眾反映問題只需“找一個人”;在后端處辦上實行矛盾事項登記分類、流轉辦理、聯合調解、事后跟蹤全流程辦理,形成一平臺受理、閉環式辦理模式,進一步減少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流程和手續。村民李某與錢某因耕地補貼歸屬糾紛持續兩年未得到解決,后來兩家共同走進調解中心,通過調解中心受理分辦,縣農業農村局確定法定承包人,所在鄉鎮政府、司法所等聯動,運用“法情融合”模式開展勸解,實現矛盾糾紛“接訴即辦、案結事了”。
“1站式辦結”,讓鬧心的事“快速辦”
“您先喝點水,有事慢慢說……”肇源縣人民調解中心調解大廳工作人員耐心地接待涉事糾紛人員,細心聽取事件緣由。原來,某物業服務企業拖欠員工工資,涉案金額約190萬元,涉及45人。經過調解中心聯合勞動仲裁、法院、工會、信訪等多部門進行“一站式”辦公,成功化解這起薪酬給付勞動爭議糾紛。
為高效解決矛盾糾紛,提升服務質效,肇源縣建設了1000余平方米的人民調解中心,增設引導受理、多元調解、指揮調度三個功能區,設有公安、檢察、法院、司法、人社5個常駐單位,城管、農業農村2個輪駐單位,住建、市場監管等23個隨駐單位,實現人員“一窗口”合署辦公和同址辦公,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通過“一站式”服務的拓展,肇源縣各鄉鎮(街道)采取“多中心合一”方式,建設集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信訪調處中心于一體的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人員共用、糾紛共解、和諧共建,推動了基層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
“0目標導向”,讓憂心的事“高興辦”
在推進“3210”模式實踐中,為了讓群眾少跑腿、少耗時、減負擔,肇源縣提出“三零”服務目標。通過開通服務熱線、建設宣傳媒介,著力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和申辦率,實現了受理群眾訴求“零距離”;通過精簡環節、手續等解決辦事時間長等問題,其中將不動產登記證書的辦理時間從原來的21個自然日縮短至20分鐘立等可取,節省了時間成本,實現“零等待”;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進行保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減輕辦事群眾經濟負擔,實現“零成本”??h總工會副主席王曉東說:“通過部門聯動,工會設立訴求服務站暢通訴求渠道,先后代理職工仲裁和訴訟案件6件,提出法律意見78條,幫助調解勞動爭議案件52起,追討薪資355.98萬元?!薄?210”模式實現了減輕群眾負擔和提升行政效能雙贏局面。
截至目前,大慶市肇源縣將“3210”模式拓展至道路交通、醫療、教育、勞動爭議、金融、商會、信訪等多個領域,覆蓋16個鄉鎮和19個社區,共建立調解組織181個,發展人民調解員1100人,通過持續探索與創新,不斷提升人民調解的質效,實現事了人和,有效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肇源縣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