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以黨建為引領,全域推行“積分制”管理,將基層治理從“干部帶動”轉向“群眾主動”,形成黨群共治合力,成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黨建引領搭框架,構建積分治理工作機制
在大同區同福街道同福社區“黨群積分超市”里,米、面、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整齊擺放,墻上的“積分紅黑榜”格外醒目。退休黨員李大爺指著榜單說:“通過參與基層治理換積分,積分高不僅有‘面子’,還能得實惠!”
大同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積分制”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區委出臺《大同區黨建引領積分制管理實施方案》,構建起“區委統籌—鄉街推進—村社落實”三級聯動體系,在58個村、23個社區同步設立“黨群積分超市”,實現積分管理城鄉全覆蓋,有效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針對群眾關注的哪些渠道可以得分、有哪些制約等問題,大同區制定“正向激勵+負向約束”雙向清單,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可根據正向清單涵蓋的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志愿服務等8大類32項得分,并按照負向清單明確的違法失信、陳規陋習等6大類18項扣除相應積分,將治理任務轉化為可量化指標。
為了讓積分更加公平公正、清晰透明,大同區組織成立了“村(社區)兩委+網格員+新鄉賢+志愿者”積分管理小組,推行“網格初評—村社審議—鄉鎮復核”機制,積分獲取、兌換、獎懲全程公示。同時,積極發動退休黨員擔任積分評議員,負責計算并公示每月積分情況。雙榆樹鄉還創新建立“黨員聯戶積分制”,黨員每帶動10戶群眾參與環境整治、政策宣傳等活動,可獲額外獎勵積分。在“黨員聯戶積分制”的激勵下,2024年雙榆樹鄉黨員領辦127件民生實事。
拓寬渠道聚資源,確保積分兌換常態長效
“上個月我用100積分換了5斤有機小米,熬粥特別香!大家參與社區事務的勁頭更足了?!本用駝⒋蠼阈χf。
為了讓積分兌換有長期穩定的運行基礎,大同區以小部分財政資金投入形成杠桿效應,采取多種方式整合資源,確保積分超市有貨可換。
大同區還組織各街道(鄉鎮)發動轄區商戶積極參與積分兌換活動,積分不僅能兌換實物,還能兌換服務,群眾可憑借積分到指定商戶換取相應服務。比如慶葡街道用“養老服務積分”可兌換免費理發、體檢等服務,已累計服務3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區81個村(社區)提供生活日用品、米面糧油等物資50多類,洗車、理發、家政等生活服務7類,讓群眾享受實實在在的多元化兌換服務,他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更加高漲。
“在地里干活時,看到村里需要志愿者助農搶收,掃碼報名就能參與,積分馬上到賬!”太陽升鎮村民張大哥邊說邊展示手機里的“積分通”小程序。大同區依托“同先鋒”黨建云平臺,開發線上小程序,程序頁面中“助農搶收”“政策宣講”“衛生巡查”等活動圖標一目了然,每個活動都標注著對應的積分值和報名截止時間,實現活動報名、積分記錄、審核兌換“一鍵搞定”。2024年,全區線上積分申報超5萬次,群眾辦事效率提升40%。
深化積分強應用,“三大轉變”彰顯治理實效
經過大同區的持續探索,如今積分制早已超越了“兌換獎品”的簡單功能,不僅成為黨群連心的橋梁紐帶,還成為數字治理的新引擎,更帶來基層治理的三大轉變。
組織力從“單兵作戰”變“全域聯動”。全區4000余名黨員亮身份、領項目,組建81支“黨員先鋒突擊隊”。2024年秋收,“黨員先鋒突擊隊”幫助117戶勞動力短缺的家庭搶收農作物,讓黨旗在田間地頭高高飄揚。在新華村,黨員突擊隊為留守老人安裝防滑地磚、更換老化電線。
治理效能從“被動應對”變“主動創新”。雙榆樹鄉“積分+網格”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網格事件處置效率提升60%;八井子鄉將積分與“美麗庭院”創建結合,推動慶陽山村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
文明風尚從“單向灌輸”變“自覺踐行”。大同鎮太平村“積分紅榜”開展孝老愛親典型公示,帶動群眾爭當“好婆婆”“好兒媳”的熱潮;雙勝村推行“抵制高價彩禮”,如今村里婚喪嫁娶支出下降40%;全區選樹116名“積分達人”,形成“學模范、當模范”的好風氣。“積分達人”王大哥說:“其實沒想過拿獎,就是覺得該搭把手,現在大家都跟著學,村里風氣越來越好了?!?/p>
從田間地頭的助農搶收,到社區樓棟的糾紛調解;從老人手中的養老積分,到青年參與的電商助農,大慶市大同區的積分制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人人都是治理參與者、人人都是治理受益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積分的“撬動”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種子正在大同區這片土地生根發芽,綻放最絢爛的基層治理之花。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