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服務涉及千家萬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以“紅色物業”為支撐,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為補充,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物業服務、專業社工融合,有效解決社區治理和物業服務難點堵點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黨建引領,凝聚基層治理紅色力量
“紅色物業”,紅就紅在黨支部聯建和黨員作用發揮上。讓胡路區組織社區黨組織與物業服務企業、轄區企事業單位緊密合作,搭建“社區—物業—業委會(物管會)”架構,通過召開業主見面會、開展“美好生活聽你說”等活動,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帶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今年以來,全區的社區與物業服務企業協同發力,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700余件。
“紅色物業”的重點在于整合資源,讓胡路區組織社區積極將物業服務企業、轄區企事業單位和居民代表聯合起來,各方集思廣益為小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例如,面對社區居民反映的“咱小區哪兒哪兒都好,就是活動室太小了,玩不開啊”的訴求,物業服務企業通過黨建聯席會平臺,主動與社區、業主委員會配合,積極協調油田企業閑置房屋資源,打造群眾活動室、物業服務臺等黨群服務活動陣地,累計為居民解決活動場所71處,用行動回應居民訴求,提升群眾滿意度。
“紅色物業”的支撐在于人員力量的融合,讓胡路區將高校、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力量融合,不同單位人員通過“雙向進入、交叉兼職”有效形成工作合力。“紅色物業”實施以來,累計開展700余次雙向走訪,梳理631條資源清單,匹配489條需求清單,形成社區與物業資源共享、分工明晰、協同聯動的工作局面。
聚焦民生,解決群眾身邊關鍵小事
群眾身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服務群眾就是要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
由于樓頂年久失修,住在頂層的居民張女士時常抱怨“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針對這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讓胡路區組織街道、社區開展全面排查,并將其納入全區“532工程”小區改造項目。2025年初以來,全區完成37個社區、216棟居民樓屋頂防水修繕工程,惠及5600余戶,漏雨報修率下降98%,切實解決困擾部分居民的“倒灌雨”“滲水墻”等問題。
“有次我晚上遛彎,突然竄出一條狗,遛狗咋不拴繩呢?”“這車咋停的都有,早上出門都出不去”。這些群眾身邊的小事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只依靠社區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力量難以及時解決。讓胡路區利用轄區閑置房產,打造“共享議事廳”“共享會客廳”等36個“共享驛站”,整合消防、公安、城管、物業服務企業等力量,積極發動、吸收專業社工和志愿服務隊伍,及時聽取群眾訴求、了解群眾關切,第一時間開展政策宣講、規范勸導、集中整治等工作。2025年初以來,讓胡路區推動解決私搭亂建、毀綠種菜、亂停車、占用消防通道、破壞消防設施、遛狗不拴繩等1100余件困擾群眾生活的民生問題。
用心服務,共建宜居幸福紅色家園
“紅色物業”實施以來,讓胡路區探索形成“事前共商議、事中共管理、事后共監督”的工作機制,推動小區事務共商、服務共抓、矛盾共解,先后完成兒童游樂場翻新、地庫修繕、健身器材完善等群眾身邊議題50余個。
此外,讓胡路區堅持把社區作為志愿服務的主場景、主陣地,先后成立各類志愿服務隊90余支,與物業服務企業聯合開展“健康知識宣講”“助老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700余次;與轄區高齡老人、殘疾人等重點關注對象開展“一對一結對子、一幫一解難題”活動,開展幫扶活動500余次;發揮高校專業社工在志愿服務中的作用,引入律師、民警等力量,運用專業方法開展矛盾調解,累計調解矛盾1300余件;通過征集居民需求、結合傳統節日等主題,積極開展傳統節日類、文體活動類、志愿服務類活動110余場,實現“紅色物業”、社會工作服務、志愿服務融合發展,相互賦能。
讓胡路區將加強堅持黨建引領、服務為先,深化“紅色物業+多方共治”模式,吸納更多專業社工、志愿者、社區居民參與基層治理,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群眾生活品質。
(作者單位分別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