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黑龍江省訥河市龍河鎮創新實踐“黨建+”基層治理新路徑,聚焦薄弱環節,持續在建強基層黨組織上用力、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勁、在為民辦實事上用情,打造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的和美鄉村。
高舉黨建旗幟,領航鄉村治理
支部領辦開啟致富密鑰。發揮勇進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拓寬村集體增收路徑,因地制宜打造黨建示范點保安村、烽火大榆樹遺址所在地龍河村,黨支部領辦“傳奇保安”干菜廠和“榆樹下的記憶”豆腐坊,帶動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村級產業發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支部為民服務的初心,提升黨組織凝聚力。
示范引領催生發展活力。高潮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成為全鎮首個土地整村流轉試點村,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凝聚力量,回饋村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建設目標,在幸福大院建成公益食堂,讓留守老人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讓在外務工子女感受到家鄉變化,滿懷歸巢的期盼。村黨組織連續三年組織脫貧戶、農戶栽種萬壽菊,目前,萬壽菊種植已逐步形成規模效應,由村集體動員變為農戶主動參與、由門前空余地塊到連片種植,從試點村發展為萬壽菊小鎮,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美化雙贏,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治理走出新路。
聚焦重點減負賦能增效。堅持把村級債務化解作為推進農村基層黨建提質增效攻堅重點,近年來累計化解債務1200余萬元。截至目前,龍河鎮有無債村4個,13個建制村集體年收入均達到100萬元以上,其中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的有10個。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投入本級自有資金1000余萬元,利用三年時間打造標準化中心屯13個,加高加固8個糞污集中存儲點,新建臨時儲糞點26個;打造訥五公路沿線綠化生態廊道,完成20余公里護路林采伐更新,鄉村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筑牢基層堡壘,同繪共治藍圖
編就鄉村秩序“經緯線”。按照“規模適度、任務相當、無縫覆蓋”原則,設立111個鄉村網格,在排查隱患、信息采集、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作用,特別加強對留守老人、五保戶、低保戶等重點關注人群的需求響應與解決,力爭足不出戶辦“大事”,實現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難在格中解、情在網中結,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激活鄉村奮進“動力源”。全鎮范圍內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成立“蒲公英小組”,下派13名年輕干部到村,結合各村村情實際和村規民約,設定人居環境、移風易俗等積分指標。創建“康莊美地”“和美高潮”“友你真好”等鄉村治理品牌,2024年累計為1800余人兌換電動車、洗衣機等價值40余萬元商品,推動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里事”。
鍛造鄉村治理“先鋒隊”。打造“歸雁”與“雛鳥”齊飛的村屯干部隊伍,目前已吸引4名優秀村級后備力量返村創業工作。到村任職選調生、大學生主動參與基層治理。成立龍河鎮“微光宣講團”和“草根明星”拍攝組,通過線上拍攝通俗易懂的短視頻、線下深入農戶進行宣講,架起鄉村治理的“連心橋”,為鄉村發展蓄勢賦能。
凝聚服務熱忱,調處矛盾糾紛
數字賦能查隱患。依托12345便民平臺建立全鏈條閉環處置流程,2024年共收到工單217條,圍繞數量較多、反映集中的民生保障類、農林水土類問題進行梳理研判,將風險領域進行重點關注,分類處置,實現“未訪先辦”,防止“小隱患”演變“大矛盾”。
信訪機制更規范。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信訪問題,制定《龍河鎮信訪事項受理辦理流程》,積極運用“四所一庭一中心+N”模式,以防為主、以法引導、以理服人、以情慰弱,引導擔當作為,做到不回避、不推諉。通過依法訴訟成功解決曹某與張某40余年宅基地糾紛;發揮“四所一庭一中心”人民調解作用,調解邢某和楊某20余年草原糾紛;發揮包鄉領導包案機制作用,解決紅五月農場與農墾路橋公司土地糾紛,以信訪積案的“清倉見底”保障基層社會的長治久安。
安全防線更牢固。堅持標本兼治,關口前移,加強日常防范、源頭治理。按照“掛牌明責”工作要求,按網格將鎮村中小企業進行條塊分割,發揮網格員作用,守好監管“責任田”,確保綜合管理員明監管之責,企業負責人明主體之責,做到“掛牌”心中有數,“明責”雙向奔赴,織密織牢群眾身邊安全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線”。
(作者系黑龍江省訥河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