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湖北省襄陽市委社會工作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面落實湖北省“干部素質提升年”工作要求和省委社會工作部具體安排,聚焦學查改一體推進,創新學習形式,堅持問題導向,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干部素質,以新作風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推動全市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系統學習,筑牢政治根基。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作為重點貫穿始終,扎實推動黨員干部學習入腦入心。把準方向,深研理論固根本。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系統研學、讀書班專題精學、支部主題黨日集中深學等方式,分專題、分章節學習《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及中央八項規定有關文件精神,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深刻領會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核心精髓與具體要求,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以案為戒,自查自省強內功。創新學習教育方式,通過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學習違規違紀典型案例通報、分類梳理違紀違法重點領域典型案例等方式,發揮好典型案例鏡鑒作用,釋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綜合效應。聚焦重點,交流研討謀思路。以研討交流為載體,聚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主題,組織新提拔的干部和年輕干部等重點群體每月開展“崗位建功·作風先行”專題研討,分享心得體會,謀劃重點工作任務。
靶向診斷,找準突出問題。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聚焦政治、思想、學習、能力、作風、紀律等多方面,通過深入細致查找,找準問題,為針對性開展整改提供堅實基礎。查思想認識之“誤”。通過開展專題討論、談心談話等方式,深入剖析錯誤傾向的危害性,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破除“一陣風”錯誤認知,樹牢“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查貫徹落實之“松”。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襄陽市委社會工作部領導班子成員全面梳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一崗雙責”問題清單。對管人管財產管物等關鍵崗位,實行重點崗位廉潔風險防范管理,結合實際列出崗位風險點,明確風險等級。查群眾關切之“疏”。搭建“線上郵箱+線下調研”雙軌收集機制,聚焦新興領域、基層治理等重點領域,開展“煙火氣、泥土香”重點課題調研活動,形成市、縣兩級重點調研課題37項,確保問題查找精準。
改立并舉,提升治理效能。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既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自查自改把脈開方。建立“問題清單―整改臺賬―銷號管理”閉環機制,對照查擺問題清單逐條逐項研究整改,明確整改舉措和時限。即知即改紓解民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依托12345政務服務熱線和“五彩興襄”智慧平臺,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將學習教育向縱深推進。制度保障筑牢防線。聚焦財務管理、公務接待等重點領域和請銷假、公文傳閱等日常機制,新制定或修訂各類制度27項,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的治理格局。
實干賦能,彰顯作風成效。“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襄陽市委社會工作部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抓改革、促發展的實際行動。在關心關愛中深化新興領域“兩個覆蓋”。持續開展新興領域黨建摸底排查,精準掌握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情況,推動黨組織應建盡建,提升覆蓋質效。推廣“小哥碼”,破解“進門難”問題,積極推進“小哥食堂”“司機之家”等友好場景建設。在固本強基中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廣棗陽、南漳經驗,打造“一套表”應用場景并全域推廣,實現數據一次填報、反復使用,一級填報、多級使用。以“一老一小一新”為重點,實施27個省級、5個市級試點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升級。開展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整治,推動建立村(社區)工作事務“三張清單”動態調整和準入機制,對“濫掛牌”進行回頭看。進一步完善四崗十八級職業體系,新聘用100名社區工作者,提升每萬城鎮常住人口社區工作者配備比例。在“社志聯動”中持續做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宣傳推廣“格桑花”“拾穗者”等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持續打造“襄當行”志愿服務品牌。探索設立市縣兩級志愿服務發展基金,為志愿服務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實施“十百千萬”計劃,壯大社會工作者隊伍規模。聯合湖北文理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建設襄陽社會工作專家庫。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分層分批開展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培訓。
(湖北省襄陽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