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聚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立足區位特點和多民族聚居特色,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專業培育為支撐,以精準對接邊疆治理與民生需求為導向,探索推進“專業社工+志愿服務”深度融合,著力構建符合邊疆民族地區特點的基層治理方式。
強化統籌協調,凝聚治理合力
健全責任體系,凝聚組織合力。制定哈密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抓總、相關部門業務指導、街道社區具體實施的工作體系。推行“一社區一策”精準培育計劃,在試點社區建立“周例會、月調度、季評估”常態化推進機制,有效解決民族嵌入式社區陣地建設、項目對接等關鍵問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釋放政策紅利,激發制度效能。哈密市出臺《關于開展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試點工作的通知》《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管理辦法》等文件,配套《志愿者星級評定細則》等實操指南,為融合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立足邊疆實際,創新設立哈密社工人才專項獎勵,實施階梯式考證獎勵機制,有效突破專業人才短缺瓶頸。通過政策吸引2723名青年投身哈密建設,其中有590名大學生志愿者扎根哈密、服務邊疆,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鮮血液。
深化資源整合,夯實服務陣地。依托遍布城鄉的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升級打造“暖新蜜驛”黨群服務中心6個、社區站點67個,集成社工服務窗口、志愿者培訓室、項目孵化基地等多功能于一體,構建起“15分鐘服務圈”。成立哈密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吸納本地職業技術學院、開放大學、企業、社會組織等116家成員單位,實現資源跨域整合、智慧共享。
創新資金保障,激活內生動力。建立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社會慈善資源補充”的資金保障模式。保證社區購買社工服務項目資金不低于5萬元,專項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引導各區(縣)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特色服務項目9個,放大資金聚合效應。創新建立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實施“跨社區服務―本社區兌換”積分管理制度,變“單向付出”為“雙向奔赴”,有效激發各族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熱情。
深化專業培育,鍛造人才梯隊
引智借力,拓展人才渠道。與哈密職業技術學院、開放大學共建哈密社會工作培訓基地,組建50人的社會工作專家團,聯動機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設立社會工作現場觀摩點100個。聚焦專業前沿與邊疆需求,邀請本地及內地專家開展線上線下授課10場,覆蓋2100人次。實施“三區”人才計劃,選派6名社工骨干赴先進地區學習,推動實踐與理論互促共進。
本地淬煉,提升專業素養。創新“雙師帶徒”模式,組建由高校教授、社會工作師、本地資深骨干構成的融合服務導師團,實行“1名導師+1名社區工作者+2支志愿服務隊”結對指導,加速推進人才成長。依托“社工學習助手”平臺,開展培訓10場次,覆蓋近萬人。聯合當地機構開發民族政策、矛盾調解等12類定制課程。推行“紅馬甲+民情本+社工證”標準化服務模式,鍛造了一支“懂政策、善溝通、能解難”的本地化專業服務隊伍。
組團培訓,增強內生動力。哈密市創新推出“學干融合、戰訓一體”組團培訓模式,針對全市社會工作專家及專業社工開展貫穿全年的系統培訓。采取“理論+實操+案例研討”的立體化教學,將課堂設在社區服務一線、基層治理現場,通過情景模擬、小組攻堅等形式,讓學員在實戰中提升矛盾調解、心理疏導、資源整合等專業能力。建立“專家+專業社工+學員”協同機制,以組團的方式促進經驗互鑒、智慧共享,形成以學促干、以干踐學的良性循環。2025年,哈密市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考試報考人數從2024年的764人躍升至2603人,創歷史新高,為推動全市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群眾需求,注重精準長效
精準把脈,緊盯需求靶向發力。建立“社區吹哨、社工報到、多方響應”機制,運用“問卷+訪談+大數據”工作方法,精準梳理強邊固防、民族團結、“一老一小”、牧區服務等6大類38項核心需求。建立“需求、對象、資源”三張清單,整合社區、駐村工作隊、學校、衛生院等資源,打造“供需對接+資源整合”服務網。
品牌引領,服務升級惠及民生。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創新打造“百姓惠慧匯”“老曹開講啦”“健康衛士”“一張書桌”“兵媽媽進軍營”“愛心幫幫團”“小巷管家”等特色志愿服務品牌矩陣。“愛心幫幫團”守護231名獨居老人安全;麗園社區承接62項公共服務,動員志愿者3萬人次;老年專家顧問團推動解決民生難題240個。“綠洲育苗計劃”在67個社區開設“六點半課堂”,服務兒童2100人次;在阿勒屯古街孵化“哈密非遺文化志愿傳承隊”,開展“社工助農+志愿帶貨”,助力特色農產品銷售與文化傳承雙贏。
長效治理,聚焦服務穩固根基。建立“需求發現―項目設計―服務執行―成效評估”全周期閉環管理體系,確保服務可持續、見實效。在試點社區推行“社工+志愿者+各族居民代表”三方議事制度。通過議事協商制度落地民生項目9個,高效解決多民族小區路燈安裝、暖氣管網維修等難題60余件,居民滿意度95%。東河街道阿牙社區培育“多民族樓棟長志愿服務隊”,物業費收繳率從60%躍升至89%,環境投訴量下降70%,實現從“政府輸血”向“社區造血”的成功轉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