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這個村還戴著三頂“愁帽子”——班子散、集體窮、環境差;九年后,這里掛上了三塊“金招牌”——黨建強、產業旺、生態美。從全市掛號的“后進村”到市“百村引領 千村示范”示范村,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五臺鄉狼洞村完成了令人驚嘆的蛻變。
“誰能想到幾年前我們村都還是泥土路呢!”村民馬德林指著平坦整潔的柏油路說,“現在城里親戚來做客,看到路平景美,都說我們這兒像景區,我們聽了真高興。村莊的變化多虧了村里的黨員帶頭干,黨組織領著闖!”村民們如此感慨,是因為多年前的狼洞村還是一個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強、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容村貌落后、村民的幸福感無從談起的“后進村”。
組織建設聚人氣
2016年,村“兩委”換屆,“兩委”成員平均年齡47歲,儲備后備力量7人,平均年齡31歲。從此,狼洞村開啟了“變身”之旅。村黨總支書記劉玉寶帶領村“兩委”成員著力加強黨組織建設,不斷激發黨員干事熱情,提高凝聚力。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完善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會議、“一事一議”等制度,實現了民主決策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狠抓“三個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必須先做到;要求黨員做到的,干部必須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書記必須先做到”。強調走訪群眾常態化,村干部定期入戶走訪,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黨建引領共致富
狼洞村土地資源豐富,年種植玉米面積達1200公頃。黨員帶頭學習玉米種植應用新技術和新模式,從春種、夏管到秋收,全流程機械化,助力玉米增產、村民增收。2023年以來,全村玉米每公頃產量達2.4萬斤以上,平均收益每公頃2萬元左右。此外,引入吉昌牧業有限公司、吉林省華偉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入駐,為村民提供工作崗位,讓村民實現就近就業。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躍升至45萬余元。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2016年,我回村后在村里黨員的帶頭示范下,走上了機械化種植這條路。2017年,成立了宇菲農機專業種植合作社,先后購買了8臺(套)農機設備。”50歲的村民葛傳宇是村里的種糧大戶,承包了30多公頃土地種植玉米。該合作社不僅服務本村村民,也服務周邊鄉鎮村屯,還對有困難的農戶給予照顧,讓更多村民享受機械化帶來的便利。
村民陳加瑞因身體原因干不了重活,劉玉寶鼓勵他發展肉牛養殖。在養牛的過程中,陳加瑞學會了用牛糞做燃料,用專業機械把牛糞壓成蜂窩煤形狀再曬干,供自家使用的同時,還出售給周邊村民,增加了收入。陳加瑞說:“一個小時大約能做100多塊,我每天能做600多塊。”
如今,狼洞村肉牛存欄量已達200多頭,運用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開啟了生態肉牛養殖之路。
弘揚正氣樹新風
2016年至今,狼洞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投資修建水泥路和柏油路,現已完成水泥路戶戶通,柏油路覆蓋4個村民小組。路燈、供水管道、文體健身廣場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已實現全村集中供水;投入人力物力清理公共空間,加大綠化美化和保護環境衛生宣傳力度,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目前,全村綠化率達到100%,村民滿意度持續攀升。
“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了,像個小花園。村干部和黨員帶頭干,我們也都自覺愛護環境,管好自家門前的樹木和花卉,現在人人都羨慕我們狼洞村!”
環境好了,精神文明建設也要跟上。狼洞村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結合村情民意,持續完善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覺抵制陳規陋習;成立理論宣講、文明鄉風、環境衛生等6個志愿者服務隊,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及文體健身廣場等文化宣傳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村民們還自發成立廣場舞、秧歌隊等健身隊伍,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起來。
“政策黨員先學、項目黨員先試、風險黨員先擔”——“三先”工作法成為狼洞村蛻變的“紅色密碼”,“凈起來、亮起來、美起來、富起來、樂起來”的目標逐一達成。狼洞村多次被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長春市委、長春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村鎮”,2024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吉林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被德惠市選定為“百村引領 千村示范”示范村,2024年9月成功承辦了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秋季“村晚”演出活動。
(劉洋)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