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以“罨畫計劃”(社區工作者賦能培訓計劃)為牽引,創新構建“頭雁領航、強雁振翅、新雁展翼”立體化培養體系,通過整合高校資源搭建培訓網絡,以“參與式培養+項目化實戰”模式,培育鄉村治理復合型人才梯隊。
錨定“未來發展”
構建“梯隊式”人才儲備體系
剛性配備保力量。嚴格對標“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標準,建立動態招補機制,補充社區工作者53人。
梯隊儲備強支撐。采用“鎮街招聘+村社引育”雙輪驅動模式,集中儲備村(社區)后備力量756名,平均各村(社區)儲備4.4名,綜合采取跟崗鍛煉、結對幫帶等方式,組織后備力量到強村公司、重點崗位進行鍛煉,形成“關鍵崗位不斷檔、后備人才跟得上”的良性循環。
換屆籌備謀先行。針對當前村(社區)常住人口增長、產業發展需要等不同變化,啟動村(社區)“兩委”職數摸底分析與優化調整,按月開展模擬推演,動態補缺配強人員力量,做好“一村一策”換屆應急處置預案,確保換屆工作平穩有序。
創新“罨畫計劃”
打造“立體化”能力提升模式
“頭雁”領航聚力攻堅。擇優選取32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參與首批“書記成長營”五年行動計劃,創新“參與式培養+項目化實戰”方式,培育鄉村治理復合型人才12名,孵化鄉村治理行動方案8個,同步匹配到相應村(社區)進行培育成長。
“強雁”振翅夯基固本。聯合西南財大、西南石油等高校,組建30人專家智庫團隊,對全市10個重點村(社區)采取“1村社1顧問1督導”沉浸式陪伴賦能,以“跟班作業”“項目共研”的方式,推動“梁景夜話”“空間主理人”等優秀案例轉化推廣。
“新雁”展翼賦能成長。建立“市―鎮街―村社”三級培訓體系,聯合市委黨校、社會工作協會、社會組織等力量,自主研發基層治理、社區安全等6大類17門“社區課堂”,舉辦賦能培訓80余場,提升專業技能。
完善“激勵保障”
激發“內生型”職業發展動力
嚴監管,優考核。推行“日常監督+定期檢查+談心談話”三位一體監管模式,建立群眾滿意度指標與績效獎勵關聯機制,實行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職級晉升、問責調整的“三掛鉤”制度,形成全過程閉環管理。2024年,290余名社區工作者獲得年度“優秀社區工作者”榮譽稱號。
拓通道,暢晉升。構建“1234”社區工作者能力評價體系(1個內核:政治過硬;2個維度:工作能力+群眾滿意度;3級協同:市級統籌+鎮街實施+社區支持;4大能力:隊伍建設、應急處突、社區治理、服務群眾),累計選拔7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入公務員和事業編隊伍。
強關愛,促保障。優化社區工作者職業化管理和崗位薪酬管理實施細則,依據服務人口規模和村(社區)轄區面積增加綜合補貼,設立“上級互助保障+本級補充配套”雙重關愛基金,覆蓋意外保險、家庭互助等多項權益。
(本文由四川省崇州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