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群體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毛細血管”,他們穿行于大街小巷,活躍在電商平臺,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作為社會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深入涵養“四力”,當好新就業群體的服務者,更好引導凝聚新就業群體。
拓展“眼力”,深扎一線挖需求
貨運、網約車、外賣、快遞、網絡直播等新業態都具有各自的行業特點,對應新就業群體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行業外人”很難切身體會。必須打破傳統的觀念渠道以及時間地域的限制,以線上交流詢問、“換位跑一次”、街采式調研、“微心愿”收集等更適合于新就業群體的問需方式,深入新就業群體收集一手信息,真正發掘其實際需求,進而“對癥下藥”。
提升“筆力”,提質增效優報告
調研報告和統計報表是摸排梳理新就業群體整體情況及其需求的重要形式,其效率和質量對后續的數據分析、工作開展、服務優化具有重大影響。要定期研讀上級政策文件及行業報告,及時掌握最新工作要求;提升工作效率,養成復盤習慣,總結共通點、關注特別處,形成一套經驗性的調研、統計、報告流程,不斷提高服務效能。
開動“腦力”,潛心聚力解難題
針對新就業群體勞動權益保障不足、職業發展轉型受限、子女看護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協同聯動多部門、統籌多方資源力量,通過打造各級各類暖“新”陣地及友好場景、梳理形成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合作框架協議、舉辦職業技能培訓、開發上線“小哥碼”、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專項基金、開展新市民子女積分入學、“愛心托班”等項目工作,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全方位服務。
練強“腳力”,真抓實干強業務
認真參與“五進五問”大走訪、“聯站點、到一線、聽新聲”等專項行動,深入新就業群體的工作場所和生活區域,以“小哥議事會”、暖“新”聯席會等形式加強與新就業群體的聯絡。敢于邁開步子,主動深入物流園區、平臺企業(加盟企業)、基層站點、直播基地等新就業群體集中區域,通過蹲點調研、跟崗體驗等方式,精準把握其痛點需求,不斷提升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